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呼和浩特 我的故乡
日期: 12年07月4期
 

■ 小林阳吉

 

我小时候从天津来到内蒙古呼市,以后除了上大学就一直在呼和浩特市度过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是现在的地名,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叫绥远省归绥市。归化,绥靖,这个地名就给人以不尽的沧桑感。

这个地方似乎就是流放犯人的理想环境,地名本身就神秘而耐人寻味。当时这里是远未开化的塞外小城,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就像俄国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还有那份开阔和银亮,这里却整个是风沙尘土的关外,是边疆远域,漠北塞外。干旱,多风,黄沙弥漫……  

这是一个粗造闭塞,没有什么特色的北方小城。那时的归绥市几乎没有工业,即使有一点商业也是原始的,不具什么规模的。文化教育更别说了,只有傅作义在这里执政时,建立的《奋斗中学》是最高教育机构。1981年我离开呼和浩特市时已经有了十几所大学了。

这里的春天来得艰难,早春二月,西北风浩荡万里,迎面凌厉直扑来。坐北朝南的一片群山,称作阴山山脉的大青山,都积著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天气寒冷,风里夹著黄沙,大地是灰的,天空是黄的。五月阴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是一个有著浓郁的羊肉气息地方。过去是土匪出没,一个不是闹兵灾就是闹旱灾的穷地方。   

在我的心中,呼市是一段愉快又沉重的记忆。我曾在那儿生活了25年,尽管我无数次穿过呼市的大街小巷,尽管我走遍了呼市的每一个角落,但我并没有读懂她,只知道她有的是召庙,有的是破屋土房,有的是古城衰荣的传说。而真正理解她,则是31年前离开呼市的时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落实政策,调到天津。随后两年我也调到天津。那是1981年9月底,晴朗但又不暖和的一天,我告别呼和浩特市,乘驶向北京的90次列车去天津。站在黄昏里的呼和浩特市车站月台上,我蓦地回首,夕阳如血,大如轮。黄昏前的大青山伟岸雄峙,昂然屹立于我的眼前。我停住了脚步,屏住了呼吸。在这里生活了25年的我才发现大青山是一种怎样的雄峙和屹立啊!这样的气概和震撼是极难用言语和文字描绘表达的。或许只能说,苍茫荒芜的土默川平原因有了这座大青山的伟岸雄峙,顿消乖戾,狂狷的野性;逶迤绵邈的阴山山脉因了这座巍峨的昂然屹立、矮却三分高傲、壮硕的身躯;空旷古朴的天地更因了这座大青山的伟岸雄峙和昂然屹立,平添诸多寥廓和峥嵘,夕阳下的大青山如一轴摄魄夺魂的油画,强势咄咄地耸立在我面前。夕阳已不再如刚才的透彻,一望无际的土默川平原上,那一层熟稔了的灰黄,由亮而浑,由浑而暗,愈远愈深。一切都恍如陷入混沌未开时的荒凉和静寂。我面对此情此景,沧桑和感慨不由油然升腾。黄昏正在悄悄地退去,暮霭不可抑制地漫上来。当我登车离去忍不住又扭头回望时,刹那间怦然心动:暮霭中半沉半浮的大青山,远远地望去,恰如一位老人看望著自己走向远方的孩子。我深深地感动了。

火车开动了。呼和浩特市影影绰绰,消失在远方蔼雾沈沈中。生活了25年的地方啊!在这25年最平凡的生活中,我对这里产生了感情。我脚下的这块土地曾给了我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酸辛,但我却无意怨恨她,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著她,让她感受我的情感。

呼和浩特市分新城,旧城。新城新得说不上历史,旧城旧得说不清历史。

旧城一条大北街,大南街。两侧市肆井然狭小。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形状上判断,几乎都是清朝后期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房舍一般不算太高,但敦厚结实,且造型亦有变化。总的色调是暗灰色,漫长的时光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有的房屋已经损坏严重。元朝时,这一带属于蒙古。成吉思汗,忽必烈的铁骑大军从这里出发,经常侵扰攻击中原汉民族,后经历了明,清时代,这里仍是边塞关隘。清朝当局在这里设关筑城屯八旗兵,形成了现在的新城。内蒙古党委、人委都坐落在新城。

中轴线一条新华大街横穿新旧城街,现在它们已经连在一起,新旧互相对峙著又穿插著,使蒙汉回满各民族混合在一起。

我主要生活在旧城的城乡交界地区。出了旧城西面,就是西河,俗称西河沿儿。沿著西河沿儿是一条土路。一下雨就变成了泥泞之路,有的地方汪著水,只能淌水而过。还有下大雨或暴雨时,西河涨满浑浊的的水,发洪水了!大桥几乎被洪水淹没。西河沿儿的土路不仅承载著我生活的步履,也勾勒著呼和浩特市旧城的历史。

沿著西河沿儿往西走三里左右,就是食品公司宿舍。那便是旧城的郊区,我的家。西河在食品公司附近拐了个湾,河湾里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摇曳的树影,青青的草地,这里是我小时经常玩耍的一个地方。

从西河沿儿进城的街叫通顺街。通顺街一直到大召前,是条狭窄曲折,热闹的街,西河卵石铺就的路面上留下了多少骡马骆驼踏踩的痕迹,那是一番何等繁华热闹的景象。有卖油条的,炸糕的,卖菜的,卖百货用品的,修理自行车的,木匠、铁匠、理发匠、染坊、油坊、豆腐坊,还有车马店,一应俱全。每到夏天,街上有叫卖凉粉儿的,有拉二胡唱山西梆子的,有说大鼓书的,倒也有声有色。

穿梭于呼市充满沧桑气息的长街小巷,漫步在一个个落满历史遗痕的高墙大院,触摸那斑斑锈迹的木门铁环,不由自主的你,便融入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许多年过去了,我已经遗忘了很多东西,而惟独对于旧城的一草一木乃至西河沿儿的泥土路面记忆犹新。我曾经是这个旧城的居民。更重要的是旧城提供的那一份独特的感觉,那叫卖声,说书声,铁匠铺里的淬火声,修鞋铺里的钉鞋声,胶底布鞋踏在泥土路街面上的踢踢踏踏声。还有刚出炉的烧饼的香味,老豆腐的气息……

呼市的日子是喧闹的,清贫而火热。旧城的上空永远飘扬著浓郁的生活气息,飘扬著普通劳动人的气息。回忆起呼市,有一种温暖从遥远的塞外扑面而来。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9/14236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