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深切缅怀吕国璋先生
日期: 2025/07/21 16:25
 中文导报讯

作者 晋鸥

2025年7月12日,中国著名书法家、艺术教育家吕国璋先生溘然长逝,享寿九十有九。此乃西泠印社乃至中国书坛之重大损失。噩耗传来,悲恸难抑,数十年前初谒吕老之情景,历历在目。


吕国璋先生。来源:西泠印社社委会社团事务处《痛悼!吕国璋逝世,享年99岁》,《极目新闻》,7月15日

吕国璋先生1927年生于上海,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1963年入西泠印社,79年任副秘书长,84年任秘书长,2003年任名誉副社长,主持社务工作多年,鞠躬尽瘁,为印社的发展及学术研究,立下不可磨灭贡献。先生一生艺贯书、画、印,尤以书法创作与研究成就卓荦,蜚声当代。



1977年秋,我方弱冠,闻悉西泠印社将于杭州孤山举办书画展,遂怀景仰之情前往,想一睹西泠诸先生风采。那天沙孟海、诸乐三、钱君匋、刘江诸先生皆在,吕国璋先生亦列其中。吕先生时年五十,风度儒雅,气质温润,于不动声色间尽显学者风范。初次相见,先生待我这后辈毫无倨傲之态,反而亲切交谈,吕先生强调“临池不辍”之重要性。当我说及喜好篆刻,吕先生说道:“篆刻乃长久学问,不要急,先须打好书法根基。”此语谆谆,至今铭刻于心。



1984年秋,我随钱君匋先生赴杭州,参加西泠印社成立八十年庆典,亲见吕先生奔忙前后,协调诸务,谦恭勤勉,俨然一位周至的“服务员”,其谦和与勤恳,令人感佩至深。1986年,我调入桐乡君匋艺术院工作,院内活动屡邀吕先生为嘉宾。先生每次莅临,皆下榻院中客舍。晚饭后,常与院内书画家促膝长谈,话家常,论书法,品艺术,其待晚辈,和蔼可亲,全无架子。



2007年秋,我和日本著名篆刻家山下方亭先生一行访杭,专程参加西泠印社为刘江、吕国璋二公举办的八秩寿庆。二位皆艺坛耆宿,而彼时我恰值知命之年。昔日求教于前辈座前,今朝引东瀛同道谒名宿,顿感光阴流转、代际相接,心绪万千。寿典简朴而庄重,吕老笑容和煦,精神矍铄,与刘江先生并肩而坐,神采奕奕,此景为我记忆中永恒的画卷。

吕先生书法渊源深厚,尤擅行书,兼工篆、隶。其书风沉雄古雅,法度谨严而气韵灵动。行书平中寓奇,结体稳中求变,潇洒中不失规矩;篆书线条圆润遒劲,气脉贯通,金石气韵沛然;隶书结构开阔大方,用笔丰腴圆厚,风神内敛,尽得汉碑之古意与厚重。先生毕生重视中外文化交流,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访问、讲学、办展。其艺术造诣与人格魅力,深获海外同仁敬重。他曾语我:“日本同道研习书法极是认真,珍视此异域文化。”并多次勉励我在海外推广中国书画印学,殷殷嘱托:“身在海外,尤须讲好西泠印社的文化与历史故事。”



2015年春,兰亭书会于绍兴举办“钱君匋书画篆刻展”,展出我在东瀛所藏钱先生作品五十余件。为增展标分量,我欲求一位德隆望尊者题签,念及吕先生,遂托吕军兄转请尊翁赐墨。吕军兄言:“家父年事虽高,然文化之事,应当欣然命笔。”果不其然,未及一周,先生即挥毫书就,笔力苍劲,情意深挚。此帧展签墨宝,我珍藏至今,既为书法圭臬,亦是文脉传承之证。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勤勉耕耘。为人宽厚谦和,待后学如沐春风。西泠印社诸多展览、出版、国际交流与学术活动,关键之处,常有先生默默运筹之功。社中后辈常言:“吕先生不仅是良师,更似慈父。”此评允当。

今追思先生一生,不禁潸然。其翰墨风华,其高洁人品,其音容笑貌,乃至一笔一划间蕴含的精神气质,早已深深镌刻于记忆深处。先生虽驾鹤西归,然其遗泽,岂止为老一辈艺术家的典范?更是一种厚重、沉静、坚韧、包容的中国文化精神之化身。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祈愿吕国璋先生在天之灵安息恬然,于彼岸继续书写其“人书俱老”的丹心世界。吾辈后学,定当承其精神,于笔墨天地间赓续文脉,砥砺前行,不负教诲,不负时代。


2025年入伏于东瀛苍茫山馆

(作品图由晋鸥提供)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7/21223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