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呼唤群星灿烂时代
日期: 2010/04/20 12:51
中文导报网文 作者 莫邦富

 不久前,吉利在瑞典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及知识产权,以一家专事生产廉价汽车、年营业额也只有140亿元人民币的民营企业的身份,居然吞下年销售额近130亿美元的豪华车品牌沃尔沃,实现了蛇吞象的壮举。几乎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在日本收购了荻原公司旗下专门制造大型汽车模具的“馆林工厂”。这是一家仅有80人左右员工的小工厂,主要为丰田、本田及通用等供应汽车模具。

这两桩收购案尽管在规模上和收购金额上没有任何可比性,但是,在性质上却具有同类性。那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中国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己的技术、品牌实力了。吉利原来是一家几乎等同乡镇企业的“农民企业”, 成立才10多年的比亚迪的优点也许只是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而已。考虑到这一些因素,那么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这些新进展就使人感到更加难能可贵。

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渐走向海外,作为一直关心这一领域问题的一个媒体工作者,我感到很欣慰。

记得8年前,我在海尔采访CEO张瑞敏。当时,海尔在美国南卡州设厂,在纽约还设立了美国总部,锋头极健,国内媒体掌声如雷,一片叫好声。可是,非常意外的是,张瑞敏对我谈起海尔走向海外的战略时,表情十分凝重。他说:“我感到压力非常的大,也非常的孤单。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不应该是靠一个孤独的单体,而应该是一个群体。比如,我们说起在海外活跃的日本企业,你不会只浮想起一家日企,而是会联想到松下、索尼、三菱、三井、东芝、NEC、佳能、夏普等一大串企业,那是个群体形象。什么时候在海外,说起中国企业时,人们也能如数家珍地举出一大串企业名字,那时候才能说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取得成果了。我希望我们海尔到时候还能够是其中的一员,那我就非常欣慰了。”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忧患意识。张瑞敏的话使我看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索。当年刚刚走向海外的海尔只是寒空中的一颗孤星,高处不胜寒,形单影只,孤掌难鸣。如今在海外的天穹上终于可以看到许多颗属于中国的企业之星了,海尔也不再形单影只。然而,张瑞敏的担心还没有成为过去,中国企业也还没有形成整体形象。中国企业尽管不断地在走向海外,但多是零敲碎打,没有真正消除孤掌难鸣的状态。

今日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能否都能变成星光闪烁的恒星,而不是一闪而过的慧星?我觉得现在还很难打保票。中国企业在学习和熟悉海外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特点以及社会背景、劳务知识、甚至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还有着许多差距。有了钱开始能够有能力收购海外企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就一定能够管理好、运营好收购下来的海外企业。中国企业只有持之以恒地谦虚地向全世界学习,才能在海外站稳脚跟,发展事业。也只有到那时候,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才能迎来群星灿烂的时代。中国企业在呼唤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快到来!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5/12140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