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房雪霏:“书页间的对话”——于大阪世博中国馆
日期: 25年10月3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杂记帐 房雪霏

2025年9月15日清晨,我来到特为大阪世博2025开设的“梦州”站,走过巨幅题有“千客万来”大字的迎客松图,通过VIP入口进入世博园,在中国馆一楼展厅与各位中日出版从业者、读者代表、媒体朋友们共同出席了由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日出版文化交流会”。该活动依托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精品图书展平台,以“书页间的对话”为主题,探讨中日出版文化交流的实践路径与未来方向。

活动中,不仅体验了来自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还与亚洲文化交流经济促进会、日中文化振兴事业团、日本OPEN GATE 株式会社、日本EHF株式会社法人等各家代表以及多名馆内工作人员和来自国内的志愿者在校生们就中日文化交流方方面面进行了愉快交谈。


交流会由段洋主任主持,她向与会者一一介绍了受邀出席的5位嘉宾,并就每位嘉宾的发言作了简明扼要的归纳概括。交流会上,我就2017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随笔集《日常日本》作了题为《我眼中的日常与中日出版交流》的发言,内容如下:





1、关于《日常日本》的写作与内容

《日常日本》中的60多篇文字,差不多都是二十年来在没有写文章的感觉中写下来的,写的是日常,写得更日常。1989年10月2日,我在上海虹桥机场乘上中国国际航空,在大阪伊丹机场着陆踏上日本。那一年恰好是日本新年号平成元年,《日常日本》就是对平成时代20多年间各种日常光景的随录。这个随录的随,既是随时随地的随,也是随兴随意的随。因为是不经意的,多是生活中亲历实事的具体描述,没有深层文化探究,可以说是一个侨居者眼中原生态旅居生活的文字图谱。话题比较宽泛,但多止于表面的自然记叙,如同像素不够好的图片,浮光掠影,但是,照射捕捉的却都是真实景象。某一天的某个时辰,投射在眼前的一抹光影,在我心里牵发起一丝涌动,便成为一段记录。所以,既没有清晰的主题,也没有构思立意遣词方面的同一性,记录时间大多集中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的大约20年间左右。

1996年春,走出奈良女子大学,结束了为期7个年头的读研读博的留学生活,进入高校做契约教师。从那时起,时常写一点随笔式短文,偶尔发表在《中文导报》《留学生新闻》等华文报刊上。从1990年开始在一家大学外语系兼任中文教师起,在不同机构担任过各种身份学生以及学员的汉语老师。有公立私立高校、报社文化设施、民间文化馆、企业汉语培训、个人一对一、自发团体等等。

据日本法务省统计,目前中长期在留华人已超过87万,同时,赴日旅游者与日俱增。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日本。我看到的、知道的、经历的、以及正参与的日本,就是我在《日常日本》中所记录的这样的。





2、《日常日本》对于出版交流的意义

大家对于日本的印象,往往存在将话题与关注点停留在历史事件、社会热点或动漫及流行文化方面。但是,根据在我旅居日本长达30多年的生活经验,认为真正反映一个国家气质的,其实是日常。所以,《日常日本》记录的多是尤为寻常的生活片段,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其实最能展现日本的独特。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观察者,我既有非本土外来者的敏感,又有自己即以形成的文化参照。这样的双重视角,可以让中国读者看到一个真实具体的日本。关于《日常日本》的意义,清华大学历史系刘晓峰教授,曾在《读书》杂志2017年第8期发表《平成日本的“日常”书写》一文加以阐述。

对我个人来说,《日常日本》的出版不仅仅是完成一本书。某种意义上说,它本身就是一次中日出版领域的交流实践。中文世界里关于日本的出版物很多,但从“日常”切入的作品,其实并不多见。刚一问世就登上了业界畅销榜前20位,日本方面亚马逊亦有高价网售,高校图书馆以及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文化机构均有收藏,母校奈良女子大学亦曾在《日本亚洲言语文化学会》会报上刊载日文书介。我的博士导师看了《日常日本》中的《横山弘先生》之后说“鲁迅写的《藤野先生》让天下人知道了日本有个藤野先生,你的《日常日本》让很多中国人知道了日本有个横山先生。”书中《23年级的中文班》,现在已经是35年级了,学员们用了一年半时间一字不漏地学习完了《日常日本》全部内容,他们认真阅读翻译每一篇文章,每每感慨说自己就生活在日本,跟房老师经历了同样的平成时光,却从来没想过从这样的角度来感受和体会记录书中这些细小事节。有的学员买好几书本送给相识的中国朋友或懂一点中文的日本朋友,还有的是送给家人亲友,说虽然他们不懂中文,但是要让他们知道自己30年来的中文学习实况已经被收录进了中国的公开发行出版物中。



我希望《日常日本》的日译版将来有一天能够在日本出版,如果日本读者能通过我的文字重新去“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将会进一步扩大与深化彼此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意义。而这样的互译与互读,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最为切实的文化交流。希望我的书能够在这样的交流中起到垫脚石作用,能够引发促进两国间更多的文化对话。我更希望它是一座桥梁——让中国读者走近日本的日常,也让日本读者借此从外部视角重新观察自己。出版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这本书,正是我用文字参与这一交流的一次尝试。
谢谢大家!

风格独特的中国馆竹简墙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共鸣于中日两国人心中饱含情谊的大字,与飘扬在碧空中的五星红旗交相呼应。疫情期间,这一雅句的典故曾经一时间成为两国佳话。大约1300年前,长屋王多次派遣唐使渡海求佛法,作为礼品随行前往的千枚袈裟上,绣着长屋王的诗作: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据传鉴真和尚正是被这异域同天的至诚情谊所打动,才决定不畏艰险毅然东渡。今天,这八个字,醒目地刻写在距离鉴真大师御庙不过百里的中国馆。时空,流转千百年,风月悠悠,异域不远。

2025.09.15于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1/21304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