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万景路:失去历史文化传承有多可怕
日期: 25年09月3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亥鼻东瀛 万景路

大约在我国两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大陆北方,传奇般地兴盛着一个游牧民族,它就是没有自己文字的“匈奴”,其鼎盛时期据说拥众百五十万,其中控弦之士就有三十万。由于人人能骑马,个个可弯弓,作战经验丰富,时机有利即疾进,不利则速退,进则如飞鸟腾空,顷刻而至;退则如狂风吹烟,无影无踪。铁骑到处,陷城掠地如摧枯拉朽。据说他们的强悍、不驯曾使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都伤透了脑筋。



但就是这样一个傲视天下800载的强盛王国,却在历史的长河里慢慢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哪去了呢?通过读史,我们慢慢了解到,原来,至东汉光武帝,汉朝政府利用匈奴内讧分为南北匈奴之际,采取了笼络南匈奴,打压北匈奴的策略,奏功后,再接再厉,利用南匈奴要求和亲的机会,当时的汉元帝刘奭导演了一出千古留名的“昭君出塞”,把个没有文字、没有自己文化传承的匈奴单于感动得不仅自认为是汉帝外孙,更把姓氏也改成了刘姓,由此,揭开了匈奴汉化的第一页。

至汉末曹魏时期,匈奴的集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战力又引起了枭雄曹操的重视,在他一统北方后,迅即采取了对匈奴的分化、迁居策略,让他们与汉民同耕同居,使其失去了游牧条件。此举,实际上已经展开了民族同化政策。到了西晋时期,虽然朝廷形式上还保留了匈奴单于的位置,但已形同虚设。至晋末发生的“八王之乱”,虽然表面上为匈奴的崛起提供了一次机会,可不争的事实却是由匈奴左贤王刘渊建立的国家,却称为“汉”,而且是真正的汉化,如:政权体制沿袭魏晋;单于改称皇帝;统治形式全部采用汉制等等。究其原因,盖因匈奴在中原生活日久,没有文字传承的匈奴体制,早已被当时的匈奴人给忘到爪洼国去了。

改变生活方式,抛却自己根本的历史文化传承,附庸汉制,作为一个民族整体,南匈奴当然也就逐渐被浩瀚的中华文化所慢慢同化了。最可悲的是,南匈奴不仅自亡,而且还联合汉王朝追杀北匈奴,走头无路的北匈奴只好杀开一条血路进入了欧洲,在里海之北建立起了“大昏国”。若不是在五世纪中叶,与罗马联军大战于巴黎东南而损失惨重被迫退回东欧,并在匈牙利草原建立起匈牙利国,直至最后又掉进欧洲这个大染缸,被欧洲文明同化的话,还真不知这个顽强的民族会带给世界一个怎样的历史记忆。

纵观800年匈奴史,内讧和由内讧而引发的南北匈奴分化、自相残杀固然是本来就人少的匈奴消失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只拥有口传历史而没有文化传承的族群进入到另外一个拥有强大的文化、生活同化力的民族之中后,渐渐被同化掉,就只能是其民族的结局了,被中国同化掉的南匈奴亦然,被欧洲文明染尽本色的北匈奴亦然。时至今日,不仅外国人追寻匈奴人的足迹很难,即使是匈牙利人自己也只能在祖先的那一点点可怜的口传历史中找回些微的自豪感罢了。



土耳其的情况与匈奴亦有相似之处。据说当年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的突厥强盛之时曾拥有带甲之士110万,由于其不断骚扰劫掠我边民,终被国势强盛的大唐李世民王朝所灭。其中除一部分融入汉民社会之外,另一部分遁入欧亚交界之处,突厥后裔在那里建立起了强大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

可悲的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土耳其发起了脱亚入欧的神经,除却妇女们上街不再戴上面纱,生活方式渐渐西化外,土耳其更取消了一直沿用至今的阿拉伯文字,改用西文,这就问题严重了。西文被推广以后,使得年轻人不再能读得懂本民族的历史了,实际上,也就是土耳其练《葵花宝典》自宫式的割断了好不容易发展下来的历史文化传承,让自己的历史文化断了根。更可悲的是,即使如此,土耳其梦寐以求要加入的欧盟,至今却还是将之拒之门外;欲重回亚洲伊斯兰世界,又被伊斯兰世界以其亵渎了神所坚拒,最终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直到今天,还尴尬地属于一个“人格”撕裂的国家,在欧亚之桥上迷惘地徘徊着不知自己是谁,诚为可怜。

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些老牌强国,则在无数次的历史、文化、民族变迁中,深得个中三昧,这从他们在对外扩张过程中总是不遗余力地试图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历史文化认同强加于别国之事例,就可足证。近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曾讲过一句话,叫“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可谓是精辟论断。中国是一个泱泱文化大国,外族人欲灭中国史,只能是徒然,日本侵华时期推广日式教育,并没使中国人忘了自己的文化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近来我们悲哀地发现,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懂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了。你让他们讲李白苏东坡可能张冠李戴,说起杰西卡·阿尔芭、涩谷凪咲则头头是道;“中秋”、“国庆”对于他们只是无聊之日,“情人节”、“圣诞节”却过得如火如荼。若问他们会不会写毛笔字、能背几首唐诗,包你换来不屑的眼神。年轻的网民们亦是同样,肆意改造老祖宗的方块字,莫名其妙的张冠李戴的汉字组合比比皆是,如“酱紫”(这样子)、“你造吗”(你知道吗)等等,甚至有些干脆就用英文字母如“TMD”(他妈的)、“bkx”(不开心)、“mdzz”(妈的智障)等来代替汉字,还都乐此不疲。试问:后人看到这些莫名的文字传承,怎么理解呢?凡此种种,让我们不幸地发现,日本在当年欲通过战争强加给我们的文化认同没能得逞,但今天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现代的年轻人却痴迷于自我改造汉字,而且还在向英语日语靠近……

当然,他们似乎有着充足的理由认为美日的一切就是比中国好,表面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只是快餐式不求甚解的接受外来文化而又不读本国历史,不知道本国历史文化之精髓,只看眼下中国受各种历史原因等作用相比于西方尚处于落后状态之现实,从而藐视本国文化,长此以往,自宫式的“灭其史”的日子就会真的到来,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1/21283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