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07投资机会在哪里 股市疯涨 房市失血
日期: 07年01月1期 评分: 8.00/1

本报综合报道

还没来得及从2006年的房地产调控风暴中走出来,楼市已经进入2007年的轮回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房地产调控一轮接著一轮,营业税、个税等一系列不断“加码”的税收政策,也让炒房获利越来越难。而2006年中国股市可谓咸鱼翻身,牛气冲天的股市让在冰冷中蛰伏了多年的股民终于尝到暴富的感觉。上海和深圳两地股市诞生了数百名千万乃至亿万富翁。

炒楼者楼市撤资“转战”股市的消息也频频传出。但炒家出局,并不能掩盖房地产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特性。“沙淘尽,真金现”,在投机跟风被调控逐步“筛”出的过程中,一批理性的房地产投资者仍对这一领域充满信心。2007年,面对股市和房市,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疯狂的股市 躁动的心

新年假期后,同事们都回来上班。第一个活络办事处气氛的话题题竟然是:你投资了吗?赚了多少?如果这是在香港、上海或者广州,办公室大谈股票经大概并不新鲜。但发生在以政治为中心、居民性格保守的北方城市,就有点异乎寻常。

务实派中年男士Y首先招认,新年假期中他见过几拨朋友,没想到投资收益竟是所有聚会的一致话题。Y有朋友说,花5万元买信托基金赚到3万,还有人赚了1倍。

Y自嘲动了凡心,坚持不投资的信念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天天写中国经济前景,怎么自己就没赚一笔呢?”他大呼不值。

过去以为北方人不擅理财,也不爱理财,这回看来是大错特错。办事处里真正的投资高手赫然是东北女士的F。深谙“快、准、狠”诀窍,自称投资讲的是感觉不是学问,F去年5月初涉基金市场,投资年龄尚不到1年,买卖基金的获利已不低于30%

而一向谨慎拘谨的Z也悄悄供证,她去年底投入8000元,从8000元变成9000元,历时2星期。

据说,同事各自赚的几千上万元,原来都只是小钱。

经过5年熊市,咸鱼翻身的中国股市在2006年以130%的涨幅名列全球牛市之首。在中国这背离常规的神奇地方,即使很夸张的形容辞藻有时也不过是恰如其分,例如人们形容股市“火山喷发”,这不,去年沪深两地股市诞生了数百名千万乃至亿万富翁。

据报道,2006年中国市场上的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09.23%108.61%100.92%98.63%

难怪有人说中国股市疯了。在许多成熟市场里,有年均15%回报率已算优质基金,可和人家年均90%回报率相比,15%还羞愧无地?

F自信介绍说,报社的财经记者曾劝她,获利10%就好收手,幸亏她没听进去。她彷佛在说:快快抛弃你们在成熟市场里养成的思维定式吧!这是中国,你们那套规律不适用。

是什么推动中国股市这股暴增狂潮?据经济学家分析,中国去年实现了股市改革,首次实现了股市“全流通”,过去不能上市的国企股份都可以上市交易,加上全球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这两个因素双双推动中国股市上涨。

另一方面,会发生“喷发”现象,也说明中国股市的不成熟。不成熟就不成熟吧,小股民管不了这么多。从银行改革、保险业改革到资本市场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历来是一波一波如大浪般袭来。每次改革打造一批社会新富,也会制造一些输家。历次教训证明,发财靠的不是实力,而是谁能最早把握机会,及时放胆一搏。像F,她相信凭自己聪明和机敏,她应该是赢家。

我好奇的是,新一波改革会如何改变中国人的观念和性格。

办事处唯一尚未打破投资心理防线的LN申述说:“你们快别谈了,我快坚守不住了。”她开玩笑地央求主管下令办事处禁谈投资,耳不听为净。

Y叹口气说:“看来,我月底也该攒点钱,好歹买一点。”我想,学究气的Y竟然抱著“好歹买一点”心理进场,似乎风险大过机遇。但谁又敢预测呢?这是中国啊。

股市暴涨打造众多亿万富翁

2006年中国股市的出色表现让许多股民初次尝到一夜暴富的滋味,更打造出一批靠股市发家的亿万富翁。但专家指出,暴发聚敛的财富并不稳定,在中国这种不成熟股市里尤其如此。

据中国媒体的数字,持股市值排名前50名的自然人已拥有近400亿人民币的财富,其中近半数人拥有的股票市值超过5亿元。

华盛顿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詹姆.多恩表示,股市改革措施加上全球投资人看好中国经济,推动中国股市暴涨,“有关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的预测,使许多投资人把利息较低的银行存款投到股市。”

据报道,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块中“夫妻档”、“兄弟店”司空见惯,成为股市富豪的俱乐部,其中有的以家族为单位,有的则是一家公司的众多高级主管一同被造就成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股市造就财富在其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中并不少见,但在中国还相对属于新生事物。印第安纳鲍尔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郑竹园说,如何公平地对待和管理这部分财富是对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众多考验之一。他说:“国家应对这部分财富抽重税,把暴利的一部分收归公有,用来救济贫困,从事福利事业等。”

股市造富的特点是财富聚敛速度快但极不稳定。卡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多恩认为:“人们倾向于把中国股市看作火山爆发,而不是像欧美那样成熟或稳定的股市。在这种股市发的横财消失得也很快。你赚到100万美元,可当人们争相从股市抽身时,你的钱走得可能比来得还快。”

楼市投资机会在哪里

还没来得及从2006年的房地产调控风暴中走出来,楼市已经进入2007年的轮回了。在过去的2006年中,房地产调控一轮接著一轮,营业税、个税等一系列不断“加码”的税收政策,也让炒房获利越来越难,而温州人楼市撤资“转战”股市的消息也频频传出。

2007年,面对股市和房市,温州的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自住宅商品化以来,已经过去的2006年可能是针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频繁的一年。但最多,显然并不代表著结束。包括温州朗兆房产专业机构董事长叶维坚、三角洲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好望角房产策划机构总经理杨永晨、人和房产总经理林育等几乎一致认为,明年的楼市宏观调控仍然是市场的主基调。

而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公布调查显示,200611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综合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2%。从这一数据统计并结合政策面稳定房价的目的,也可预测,2007年调控仍将继续。

但调控,并不意味著房地产投资就失去了机会。“恰恰相反,对温州人来说,尤其是手头资金充裕的温州投资者来说,倒是个更好的投资机会,”潘文认为,调控除了税负以外,银根和地根收紧也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手头资金充裕的温州人如果在适当的时机切入一些急需资金套现的项目里甚至能和一些开发商共同分享开发利润。

有国内投资专家认为,股市的火热是不可避免的,2007年股市很可能会迎来一个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局面。但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发展,市场上流动资金太多,不存在欧、美、日等国股市把资金抽走了,房市就“失血”的困局,反而会是股市往前冲,房市也继续水涨船高。

2006年温州投资者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情况来看,北京、上海的写字楼是最为抢手的,相信在2007年,这一情况将得以延续,但随著京沪房价走高,写字楼项目的放量,这方面的投资的风险也在加大。那么,2007年,除了热门的一线城市外,温州的房地产投资者还有更多的选择馀地吗?

多年从事外地项目代理的海螺置业经理张冰认为,今后国内二三线楼市机会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这些城市发展中的副商圈将给房地产投资带来巨大的获利空间。张冰表示,2年前,她曾给客户推荐过安徽一个城市副商圈的沿街商铺,结果到今天,那里的商铺价格比当时买的时候涨了34倍,“其实,就温州本地而言,下吕浦的温迪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从开发商投资方向来看也是如此,当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开发商们正在为一两块土地“抢”破头时,不少精明的开发商早已将触角伸向了二三线城市。

在网络上查阅了房地产行业新闻报道后发现,2006年已经有大批的大牌房企大举进军国内二三线城市。国内地产大腕万科已经挺进天津、渖阳、佛山等地,而京城著名房企首创置业也已经进入太原、无锡等地,广州的地产大佬富力地产的触角也伸向了天津、西安等地。外资地产巨头同样也在闻风而动,在上海获利颇丰的香港地产巨鳄恒隆地产在2005年中期就曾宣布,2007年开始将在上海以外的10个城市,每年购入34块大型土地,共建约10个购物商场,新加坡嘉德置地在华的全资子公司凯德置地,也计划在2014年前在成都开发57个项目。

“如果说2006年还有很多房企在观望中,那么2007年将是房地产开发商集中向二三线城市挺进的‘资本圈地年’。”一位知名开发商更是对媒体如此宣称。

“从投资产品的角度来分析,三类商业项目是最适合,”好望角房产策划机构总经理杨永晨建议温州投资者,在2007年,多关注京沪的写字楼以及各地主题商城、商铺。

经过2006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仅市场的结构在发生著裂变,温州的投资氛围同样也在发生著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一些房产代理机构的转型,人和房产总经理林育表示,在2004年最高峰的时候,温州曾有260多家各类房产代理机构从事外地房产项目在温的推广,而到2006年下半年这类机构仅仅剩下60馀家。即使在这60馀家中,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小部分将重心转到本地市场为本地项目提供策划服务,而更多的则直接扎根外地在当地进行项目操盘。

房地产投资群体同样也在转变,根据潘文的观察,房地产投资鼎盛时期很多跟风的“乌合之众”或退出,或转战股市了,剩下更多的则是一些“专业投资者”。“和前几年‘三大姑,五大婆’组成规模庞大的‘亲友投资团’不一样,这些投资者往往是几个人组合甚至一个人单干,但投资更加谨慎理性,同时出手也比较大,小规模整体吃进现象也很常见,但前期市调、谈判签约、后期经营乃至出售,各个投资环节都做得非常专业。”

很显然,投资者谨慎代表著市场风险在加大,因此众多的业内人士也一致提醒,在出手的时候要看准,毕竟“当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都知道投资能赚钱的时候,这个领域的风险肯定就大了”这个若干年前验证了股市起落的笑话同样也适合房地产投资领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3107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