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潘为渊:“希望一年后,我就变成了你”(图)
日期: 2012/07/16 15:13 评分: 10.00/2
潘为渊:“希望一年后,我就变成了你”(图)
人物简介:潘为渊,出身上海,2003年来日留学,在2004年6月的留学考试中考出物理全国第一名的成绩,2005年4月进入早稻田大学,后因故休学回国三年,2010年重返日本,继续早大的学业,现为早大情报理工学科四年级学生,名校志向塾数学讲师。

占用睡眠的时间用来学习

潘为渊的留学经历比起其他人曲折些。他2001年高中毕业,考进上海大学学习机械专业,回想当年,潘为渊说,在高考中没有很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水平,当时想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因为分数不够,只得进了机械专业。
潘为渊说,母亲对他从小就有了人生设计,出国留学就是应走的一步。他进大学之后,一直觉得专业不理想,就把原本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的人生计划提前了,他起初想去欧美留学,还考了托福,后来在日本的亲戚建议他来日本,有什么事可以照应。加上潘为渊和家人对日本的印象也不错,于是他就从大学退了学,选择了留学日本。
2003年4月,潘为渊来日本,先到一家语言学校学习。回想起来,让他感慨万千的是,当年面向留学生的私塾还未出现,考学信息少得可怜,他总说很羡慕今天的留学生,考大学时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今天不少留学生半年或者一年就考上了大学,而他整整上了两年日语学校。
来到语言学校的第一年,潘为渊把主要力气花在学日语上,主要是跟着语言学校的课程来学,第二年准备考大学所需的知识,这就得靠自学了,那时留考刚起步,没有“过去问”可以参考,潘为渊就去买了日本高中生用的参考书来学。大约从2004年3月开始复习留考,那段日子对潘为渊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每天上午日语学校下课后,先去打工几个小时,然后回家小睡一会儿后就开始学习了,到了半夜一两点,再休息一会儿,然后就一直看书到天亮,接着又要去上学了。他是占用了睡眠的时间来学习的,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把两本物理和数学的参考书都学透了。
潘为渊数学和物理的基础比较过硬,在2004年6月的留学考试中取得物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原先日语基础为零的他日语考出330多分的好成绩。
那年潘为渊唯一就报考了早稻田大学,因为早大对中国人来说是很有名气的,很有亲切感,加上姑父是日本人,也是早大毕业的,向潘为渊极力推荐早大。后来在准备早大的考试时,因无法从其他途径得到信息,只能靠姑父帮忙出主意。
早稻田的入学考试主要内容是数理化,数学和物理难不倒潘为渊,但是化学就比较棘手了,当年上海高考中实行三加一的考试方式,不用考化学,为了高考,他把化学放下了。
在早大的面试中,老师问潘为渊,为何数学、物理这么棒,而化学那么差?潘为渊老老实实地跟老师解释了中国的高考政策,解释导致化学荒废的原因,他的坦诚得到了老师的认同。面试的其他问题则是比较普遍的,“为什么来日本留学”,“计算机方面学过什么”,“进大学后想学什么”等等,面试中潘为渊发挥自如,最终如愿以偿进早大。

塾让学生不必走弯路

2007年,潘为渊因家中变故,决定回国一段时间。早大的老师告诉他,按照规定早大可以给学生保留学籍八年,希望他尽快回来。2010年他回日本,重返早大。
重返日本的大学校园后,潘为渊发现,周围的留学生多是90后的了,而自己是80后,担心和他们之间有“代沟”。不久他就发现,90后很活跃,总是很主动地与人交流,在早大校园,他认识了学弟刘明磊,后者在名校志向塾担任学生进学指导工作。刘明磊问他愿不愿意当塾的老师,潘为渊一拍即合,便来到名校志向塾面试,2011年3月开始,担任塾的文科数学讲师。
潘为渊说,非常喜欢当老师,从小喜欢跟人说话,喜欢把自己会的知识教给他人。当塾的老师,圆了当老师的梦。他说在中国考大学时,跟母亲商量过一次,想报考师范大学。但是国内考大学的风气是:看自己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觉得不上与分数线相对应的大学就是亏了,而不是考虑哪个大学以及学科适合自己。
潘为渊已经在塾里工作了一年多。他分析起文科数学的特点时说,对学文科的同学而言,数学基础差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学生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对数学的热情不够,必须在两三个月把他们拖了相当多的课程补上,这对塾和学生来说都是个很大的挑战。
潘为渊认为,学生首先要给自己正确定位,在短时间内复习留考的各方面内容,时间显然很紧迫,学生要明确自己对数学的要求是多少,也就是说想考的大学学科,对数学的要求如何,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花多少力气。对塾的老师而言,要从所有的“过去问”中总结出容易出题的考点,系统性地传授知识,总结出关键点教给学生。塾的留考课程对留学生来说很有意义,课程设置是十分讲求效率的。留考大概考什么题型,塾的老师都心中有数,塾为学生节省了时间,让学生不必走弯路。塾里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有专业的优秀老师,都是名牌大学的在学生或者毕业生,在留考中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潘为渊的上课气氛比较活跃,他告诉学生,在课堂上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大声喊出来,不必拘束。他当场解答学生对知识的疑问。

“希望一年后,我就变成了你”

回想当年考大学的经历,潘为渊说留下了一些遗憾,以他当时的留考成绩,完全可以报考国立大学,只是当年考学信息少,对大学的了解有限。来日本之前关于日本的大学他只知道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就算来日之后,关于私立大学和国立大学的区别也是个模糊概念。潘为渊成为名校志向塾的讲师后,跟学生谈起自己的考学经历,总是幽默地说:“你们不要犯我当年那样的错误。”
潘为渊感慨地说,现在的留学生留学环境比起当年好多了,能够得到丰富的考学信息,而且经济能力上升,过去留学生总是把很多时间花在打工上,今天的留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学生。
潘为渊是个十分健谈的人,也谈得很有趣味和哲理。他说,当年考大学是一场寂寞的战斗,“一个人努力,一个人看书,而且大家都要打工,忙得没有交流的机会。没人告诉我还能考国立大学,而且大学入学的手续都很繁琐,一个人无所适从……而今天,这么多留学生来塾上课,这是一种机遇。学生们在这里结识很多朋友,大家可以交换信息。塾的老师对各个大学的情况很熟悉,及时给学生提供信息。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考试方面。学生看老师,往往有这样一种情结:‘希望一年后,我就变成了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牌大学在学的老师给学生带来一种憧憬,学生们有了动力——为进名校而努力。”
潘为渊说这一年多来,塾的变化很大的,办公环境、硬件设施比以前更好了,学生和老师都越来越多了。那么老师也得不断进步,一定要对每次上的课做总结,比如这次带班,和之前相比哪儿进步了,哪儿还有欠缺。刚开始当塾的老师时,自己对上课时间的不是把握很好,现在就能做到尽量把精华的东西给学生。塾里教学的风气很好,老的讲师带新讲师,让新手也能尽快熟悉业务。

成为中日桥梁并非大话

虽然潘为渊曾为当年没有尝试考国立大学而遗憾,不过他笑称:“对早大已是日久生情了,这是一所值得你去读的大学。”早大是日本数一数二的私立大学,从设施、师资力量来说是非常优秀的大学,只要学生努力学,一定会有收获。早大学生参加活动多,非常活跃,很有朝气。学生之间感情好,伙伴意识强。
潘为渊认为,日本留学有独特的优势。日本是个慢性子的国家,欧美国家早就深入中国,认定中国是个大市场,日本企业前些年才开始往中国走,既了解日本也了解中国的人才相对比较少。来日本留学的学生要让自己成为中日之间的桥梁,这不是什么大话,而是要成为实实在在的衔接中日的人才——对日本企业有帮助,给中国也带来好处。潘为渊说喜欢日本的生活环境,将来,希望在这里站住脚跟。
大学毕业后,潘为渊将继续上早大的大学院深造,早大有这样一种制度,学部生中成绩优秀者可以免试推荐到大学院,潘为渊正是这一制度的收益者。
潘为渊的留学之路也许并不平坦,他的经历对正准备考学的后辈留学生是一种借鉴。作为塾的讲师,他的从容和游刃有余对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名校志向塾 黄文炜供稿)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39/14212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