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土耳其的“秦泥”与中国的“瓷器”
日期: 2011/05/20 19:09 评分: 9.42/12
土耳其的“秦泥”与中国的“瓷器”

中文导报专稿 作者 冯学敏

在结束了中国陆上丝绸之路起点长安(西安)的《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采风后,又去了梦寝以求的丝绸之路终点的土耳其国探访。

土耳其是一个横垮欧亚大陆拥有东西方文化和历史的国度,几乎历史上几个伟大的文化都在这里相遇过。

伊斯坦布尔又是土耳其唯一横垮欧亚两大洲的国际城市,博斯普鲁斯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黄金水道,将欧亚大陆一分为二。这座西端到处飘溢着浪漫痕迹的古重镇,千年前的寺庙,百年前的市埸,几十年前的有轨电车和现代时尚在服装里、橱窗里、商店里,各自风光地存在着。

土耳其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巳与中国有交流,当时的都城-布尔萨已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同时另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发展于三国隋朝,盛兴于唐宋朝,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起,承载着陶瓷、丝绸、茶叶经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到阿拉伯、非洲东海岸、欧洲。“海上丝绸之路”也称“瓷器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伊斯坦布尔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

土耳其有华丽肃穆绝美的兰色清真寺;有拥有4400间店铺堪称伊斯坦布尔“秀水街”的长帕勒恰合巴扎(室内集市);有《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遗址;卡帕多基亚多奇的石林;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古遗址……。然而,我更钟情于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普老皇宫中的中国青花瓷以及它和中国的缘源……。

托普卡普宫殿是世界十大宫殿之一。根据美国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谱发现记载: “托普卡普宫殿里秘藏着大量中国元朝青花瓷器,数量是世界之极,这些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伊斯坦布尔的。大量精美极至的绝世青花瓷器,不见在烧制国的中国,而在遥远的伊斯兰的皇宫里,令人惊奇……。”

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普宫殿可与北京故宫媲美,占地700公顷,建筑设计渗透着浓浓的伊斯兰教文化。20世纪初, 土耳其共和国将这座奥斯曼帝国历代苏丹(皇帝)辉煌业绩的宫殿辟为永久性博物馆。被视为最珍贵的青花瓷器就珍藏在绿荫丛中第二庭院的巨大的古橱房旧址内。500年来12000件中国青花瓷器,默默地深藏在异国深宫。从13世纪到20世纪,中国出口的瓷器在老皇宫内都有收藏,是居中国、德国之后世界第3位拥有大量瓷器的收藏馆。元、明、清、龙泉、景德镇的各种瓷器都有。御用瓷以大盘、大碗居首。据中东的神话传说:如食物中有毒,青花盛器就会裂碎,故奥斯曼苏丹爱用青花瓷食具,在老皇宫里光大盘子攴具就有1000多个。又因是希世珍品苏丹们也喜欢收藏。在阿里-危光贝的《中国见闻记》书中叙述道:“中国瓷器不管注入什么东西,都会使渣子沉淀,经久耐用永不褪色,只有金刚钻才能划动,才能鉴定真伪。用青花瓷器吃饭喝水,无铅毒之忧,能强壮身体……。”同时奥斯曼苏丹喜爱青花瓷的另一原因是,16世纪欧洲各国王室都宠爱追捧青花瓷,收藏青花瓷。故奥斯曼君主们也以此表现自己的身份,以示富有。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是奥斯曼的鼎峰时期,他下令大量收藏精美绝伦的中国青花瓷器为自己所用。当时苏丹也正急于寻找一种检毒的器具,恰好青花瓷器出现了。

在托普卡普宫殿还收藏着250多个破碎的青花瓷盘、瓷瓶。出于对中国青花瓷器的尊重和喜爱,不仅没有被丢弃,而用黄金修补,不少破碎缺口的瓷器都被用金、银架固定、修补。一件14世纪的龙泉窑青花瓶的盖子居然是用全黄金的盖子代替。奥斯曼人认为青花瓷器制作工艺复杂,不仅烧制温度要1300度以上,瓷石还要加高岭瓷土的二元配方,再在白胎上用钴料绘制后罩层透明釉,且在当时瓷都景德镇烧制,一窑中没有几件成功的,有时甚至一窑中没有一件成功的青花瓷。成功率很低,成本如同黄金。

托普卡普宫殿瓷器陈列室内有皇室御用瓷5000多件青花瓷器中,更有元朝的40多件,明朝的52件珍品。图案都是藏传佛教和中国古代代表皇权的龙凤纹案,以及汉民族文化艺术风格的瓷瓶。

奥斯曼人如此宽容、近于疯狂地喜爱中国青花瓷器,这在信奉伊斯兰教,严格抵制异教宣传品的国度是不可想象的。

据记载,公元816年前后,伊斯兰教信奉、喜爱绿色,在伊斯兰教的穹顶建筑的图案上到处可见。14世纪后波斯蒙古族皈依伊斯兰教的苏菲派认为,白色呈示圣洁,但也可接受波斯蒙古族的兰色。从此奥斯曼皇族祟尚兰色。据史料记载:到了疆土极大广阔,财富巨大的蒙元朝代的成吉思汗统治时期,大量生产青花。这是因为蒙古贵族信奉萨清教的“天命论”,认为至高无上是天,天是兰色的。兰色成了黄金家族的代表色,他们自称是兰色蒙古人,同时认为只有王室才配有白色,故诞生了元朝的兰白青花。它是元朝蒙古贵族的标志象征。

而珍藏在宫里的明朝青花,虽然在中国烧制,却与元青花有明显不同,大都有伊斯兰教的痕迹,使人怀疑是否在景德镇烧制的。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开始外销贸易的产生,开始从波斯来料加工生产。图案、造形、都由对方提供,且从明朝开始已从波斯进口最好的钴料(青花料)由景德镇工匠用先进工艺烧制生产最好的瓷器,在博物馆常看到陈列的波斯人用的水注、双耳瓷瓶、双耳扁水注,就是这时期的外销瓷。在景德镇发掘出来的土耳其人文物中发现:当时有土耳其人直接来景德镇设计、指导、监督生产陶瓷的可能性。这也是中西亚文化、青花瓷直接交融的产物。

历史上的明朝,也是中国青花完全成熟、完美无缺、登峰造极的最佳时期。

在伊斯坦布尔东南方向100多公里,马尔马拉海对岸的伊兹尼克古城,在街上到处可见到陶瓷的装饰、碎瓷片和类似景德镇瓷窑的遗迹,使人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象回到了长达7年采访过的瓷都景德镇。在一家陶瓷作坊里, 陶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接暇。这里从15世纪就开始制瓷。在拜占廷期间这里是连接安纳托利亚和东部的主要贸易通道,也是13世纪晚期被奥斯曼占领的第一个中心。伊兹尼克陶瓷早期是仿制中国元、明青花瓷器,制作工艺也相似。18世纪后逐渐形成土耳其文化特点的陶瓷。图案以15、16世纪传统的大自然图案以及国花郁金香等花卉。在作坊里居然看到不少在景德镇陶瓷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馆博物馆等处常看到的,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绘在大瓷盘、梅瓶上的被土耳其人称之为“兰色青花”的青花花卉。

土耳其陶瓷的发音为“秦泥”,与中国英文发音“china”很象,也有人说“china”是“秦泥”的发音。陶瓷的英文发音也是“china”,据说是源于古时景德镇的地名“昌南”。翻开词典,“中国”和“陶瓷”的英文发音并用。

因原料当时通过丝绸之路运到土耳其,经过海上丝绸之路遥远的颠簸,那些幸存下来的陶瓷,千年之后依然风采、依然在世人的凝视下,默默地讲述着两个文明古国的精采故事……。

在爱琴海边曾是陆上丝绸之路终点的古老的贸易中心伊兹密尔附近,古希腊大都会遗址的埃弗斯,向导波拉先生指着脚下的大道说,公元前3世纪在这里挖掘出来的文物证明:公元前5世纪这里就和中国有贸易交往。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化了700年时间的修筑,从这里可以通向中国,通向上海……。

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船上,远处帆影点点,近处海峡沿岸石头城堡与古朴的小渔村比肩接踵。过去和现在,豪华和朴素的境界如此鲜明地并存着……。

2011-5-14东京


1、奥斯曼绝美建筑-兰色清真寺。

2、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3、行驶在市中心的有轨电车。

4、长帕勒恰合的巴扎(室内集市)。

5、长帕勒恰合的巴扎(室内集市)的陶瓷商店。


6、卡帕多基亚的陶瓷作坊。


7、陶瓷工匠在制陶作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36/13428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