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 7月1日至7月4日“古都遗韵”北京旧居,万里长城和古村落彭世强书画展在东京船堀塔厅第一展馆成功举办。此次书画展共展出了彭世强从1996年到2018年期间创作的部分作品共57幅,其中书法作品10幅,绘画作品47幅。


彭世强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出版社美术篇审、北京古都韵书画院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副院长。他出生于 1942 年,六十年代初在中央美术学院系统学习绘画专业知识。此后,他一直致力于美术事业,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 他的作品种类丰富,涵盖油画、版画、水彩画等多个领域,近四十年来专注于中国彩墨画的研究,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中国的万里长城,传统建筑、园林、寺庙和北京四合院。并且,有多件作品被海内外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彭先生的绘画风格独具一格,他采用写实手法,真实地再现了现实存在的景物。
他精细地描绘山川、水流和建筑,将美丽的景色原原本本地呈现在画面上。他对美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捕捉,使他能够超越传统进行表达。特别是他巧妙地将中国水墨画的传统墨色与西方色彩技法相结合的独特表现方式,让他的作品栩栩如生。例如,他笔下的万里长城极具震撼力,仿佛就在眼前展开,让观者产生想要亲自攀登的冲动。从他描绘的胡同(传统的街巷)、四合院和传统民居的作品中,既能感受到亲切感,又能领略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他用中国画技法创作的《伏尔加河颂》被中国国家领导人赠送给了俄罗斯国立博物馆。同样以中国画技法创作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成功表现西方题材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他那宏伟的长城系列作品在中国海外使馆展出并被永久收藏。油画《盛世》被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而《鲁迅故居》则被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收藏。

日本知名美术家、建筑设计师梶冈亨先生对彭世强老师的书画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彭世强先生的绘画作品特别有内涵,画里有社会、哲学还有历史这些大主题,描绘的风景充满诗意和抒情,远远地超出了写实的范畴。在他的画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景物,还有满满的中国水墨画的现代风格。

梶冈亨先生在谈到彭先生的荷花图时说:这些淡淡的墨色和清晰的黑线条,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当代古典先锋作曲家杰尔吉·里格蒂在 1961 年写的管弦乐曲《大地之光》。它们就像同时按下钢琴的黑白键,好多音符一起响,形成那种像纺锤形状的和弦。画面上呈现出来的美,就跟音乐术语里说的“音簇”,也就是半音融合、重新构建的感觉差不多。我觉得这就是法语里说的“Atmosphère”,那种独特的气氛和氛围。

对于彭先生的书法作品,梶冈亨先生评价说,彭世强先生的书法是把传统汉字的样子打散,线条又拉又缩、分解再融合,使汉字有了全新的含义。

日本美术评论家宫田彻也先生仔细地观摩彭老师地作品后表示:中国水墨画的传统创作多注重笔墨韵味,而彭世强的作品别具一格,他巧妙地将光影元素融入其中,观者甚至能从中捕捉到季节更迭的气息。此外,他大胆汲取西画中对色彩与色调的处理技法,以契合画面意境的鲜明色调,不仅丰富了山水画的视觉层 次,更赋予作品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这些画作仿佛具有生命力,能让人身临其境,感知到画面中的空气流动与独特韵味。

徐悲鸿故居

宋庆龄故居
此次的书画展在日本普通观众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展厅的观众流量每天达到七十多人。这些观众观赏后无不交口盛赞,她们说栩栩如生的古民宅感觉很亲切,让她们回忆起了过去。尤其是观摩了长城的画作后,他们无比地感叹说没有想到长城如此地宏大雄伟,真的想去亲眼看一看。一位附近上班的日本人,每天下班后来看一次,还有一位日本老人因为眼神不好,墙上的作品无法看的清晰,于是,就拿着放大镜看画册,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展览的最后一天老人又来 了,可是,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撤展,无法供其画册的阅览,他便买走了我们作为样品的画册。


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拥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与悠久的交流历史。文学艺术的交流是两国人民之间沟通与理解的桥梁,书画家们五彩纷呈的书画作品是一扇扇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百纳海川,共融世界的胸怀与格局。此次画展不仅是一次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心灵对话。我们相信两国艺术家能够在互鉴互赏中擦出更多灵感的火花。为人类的友爱与和平奉献更多,更优质的精神食粮。(撰稿:宵梅 徐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