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 日本内阁府于7月29日公布了《2025年度经济财政报告》(俗称“经济财政白皮书”),指出在工资上涨与物价上升之间的良性循环逐渐成形的背景下,日本经济正稳步摆脱长期以来的通货紧缩困境。这是继去年以来,日本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当前不处于通缩状态”,标志着经济结构进入新阶段。
.jpg)
2025年7月29日,石破首相和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等在首相官邸出席了关于月度经济报告等事项的相关阁僚会议。来源:内阁府网页
白皮书由经济财政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提交至内阁会议。报告强调,虽然外部风险仍存,尤其是美国近期采取的保护主义关税措施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及日本出口构成压力,但整体来看,日本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更加稳定与可持续的增长轨道。
工资上涨与物价回升形成正向循环
白皮书指出,自2022年以来,日本国内经历了罕见的物价持续上涨,2023年通胀水平达到40年来新高。推动这一趋势的因素包括全球能源与粮食价格飙升、新冠疫情后海外需求复苏,以及日元贬值对进口成本的拉动。
更为关键的是,2025年春季劳资谈判(春斗)中,企业普遍同意进一步提高工资,平均涨幅超过了创下33年纪录的2024年,显示出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增强,也表明日本正在逐步摆脱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工资停滞与物价冻结”的恶性循环。
.jpg)
2025年7月29日,石破首相和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等在首相官邸出席了关于月度经济报告等事项的相关阁僚会议。来源:内阁府网页
专家指出,这是通缩预期松动的明确信号,显示企业与劳动者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信心正在恢复。一些大型企业甚至提出中长期薪酬提升计划,这在以往几乎难以想象。
多项指标展现经济活力
报告称,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4年首度突破600万亿日元大关。
内阁府在2月17日公布的2024年初步数据显示,名义GDP同比增长2.9%,达到609.29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9%。在物价上升背景下,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投资,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在物价上涨环境下,企业不仅保持利润增长,还加大了设备投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活跃发展。
经济复苏周期方面,自2020年5月疫情低谷以来,日本经济连续扩张已超过五年,被评为“战后第三长的景气回升期”。内阁府在报告中分析称,“当前日本经济复苏已进入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与韧性”。
在区域经济层面,地方城市的就业环境也呈现改善趋势,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面临“招工难”问题,反映出劳动力市场逐渐回暖。
服务业价格变化揭示结构性转变
白皮书特别指出,受人手不足和用人成本上升的影响,人工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价格持续上涨,涨幅已逼近2%。这反映出服务业的定价机制和工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也进一步巩固了物价上涨的基础。
例如,在餐饮、护理、运输等行业,企业为稳定人力资源,不得不提高工资和服务价格,间接提升整体消费价格水平。
政府相关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服务价格是日本通缩的象征之一,如今这一领域的涨价,是整个经济结构转变的佐证”。
外部风险依然存在,美关税政策引发警觉
尽管整体形势向好,白皮书也不讳言存在多重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近期实施的新一轮对中国产品的高关税措施,可能波及全球产业链,对日本的制造业、出口企业乃至供应链整体构成间接打击。
此外,全球高利率环境仍未结束,地缘政治风险(如中东局势、台海紧张)亦可能扰乱全球市场稳定。报告呼吁政府与企业需保持高度警觉,适时调整外贸与金融政策,增强经济的外部抵御能力。
向消费复苏与结构改革迈进
为进一步巩固通胀成果,白皮书强调需要持续推动工资增长,并配合家庭实际购买力的提升,促进个人消费复苏。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与物价压力并存的背景下,如何提振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将成为政策核心议题。
同时,报告也呼吁通过数字化转型、劳动市场改革、女性与高龄人群就业参与度提高等结构性政策,实现“包容性增长”。
历史性表述再现
此次报告虽然未直接援引1956年经济白皮书中著名的“已经不是战后”一语,但在叙述上提出“日本目前不处于通缩状态”,等同于为战后最长经济困境之一——通缩时代——划上句号。政府期望通过这一表述,传递经济走向正常化的政策信号。
这份白皮书不仅呈现了当下日本经济的积极动能,也展现了政府在应对结构性挑战方面的政策方向。从企业盈利改善到服务价格走强,从工资上涨到消费提振,日本或许正迎来从“失去的几十年”迈向“稳定增长期”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