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突破:三名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
日期: 21年06月4期
《中文导报》专题报道组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搭载3名航天员飞往中国空间站!

新华社消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6月17日9时22分发射。根据北京航天控制飞行中心通报,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工作正常,神州十二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的神舟十二号飞船,将与4月29日发射入轨的“天和”核心舱对接,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三名航天员将被送入中国空间站,完成为期3个月的太空任务。空间站推进剂、空间实验设备与资料以及3名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生活所需的物资,已由5月29日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上了天和核心舱。



图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挥手致意。中新社记者郭超凯摄

中国空间站:全新宇宙空间

另据报道,根据中国空间站工程的总体构想,空间站包含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 I 和“梦天”实验舱 II 三个主要部分,三者通过交会对接和舱体转位组装构成空间站基本构型。其中,核心舱前端设置节点舱,用于完成载人飞船的对接和停靠;核心舱后端还有一个对接口,用于货运飞船的对接和停靠。分设两翼的两个实验舱则通过节点舱与核心舱相连,配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密封舱,还可以用来存放消耗品和补给货物、备份核心舱部分平台功能、安置多功能巡天光学设施等。

在6月16日举行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此次任务中,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图为神舟十二号飞船研制场景。(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根据已有报道和相关资料,3名航天员的生活设施配置在天和核心舱的密封舱内,自由活动空间约为 110立方米,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3倍。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公众号的介绍,核心舱内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太空厨房及就餐区,并配备有“移动 WiFi”,航天员能够通过手持终端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还可以通过耳机实现不同舱段通话。

为了让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拥有一个尽可能舒适的环境,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在接受《中国航天报》采访时曾表示,为了解决大量设备运行带来的噪声问题,设计团队“付出了很大的辛苦”,通过加隔振器的方式,将工作区噪声降至58分贝,睡眠区噪声降至49分贝,这比国际空间站“工作区72分贝,睡眠区55分贝”的噪声参数还要低。


据悉,除了对舱内所有密封环节进行一一复查外,工程师们还为中国空间站配备了一套撞击打击预防系统,能够控制空间站对太空中的碎片进行规避,避免机械损伤。对于防失火问题,空间站舱内除了采用阻燃材料、控制高压用电等措施外,还设计了紧急和快速撤离模式,可帮助航天员在5分钟内快速逃离危险区。

中国空间站历史与将来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实施。同时确定了三步走战略,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战略的终极目标。2010年,由俄罗斯和美国主导建设,距离地球400公里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开始全面使用。这是一项国际太空合作计划,曾经有19国的宇航员乘坐美俄两国的飞船造访过国际空间站。但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沃尔夫条款” 冻结了中美官方航天合作,中国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

2006年,旨在建立中国第一个太空实验室的天宫一号正式立项。2011年,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中国开始实现从“空间实验室”到“载人空间站”的迭代和升级。杨宏表示,在中国空间站设计之初就做好了受国外封锁或者“卡脖子”的准备。元器件、原材料等必须的技术物资,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前做了布局,规避技术风险。



图为神舟十二号飞船飞行模拟图。中新社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与已经全面运行了十余年的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空间站的规模并不算大。杨宏表示,中国空间站不跟国际空间站比规模、比效益,最主要的目的是支持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空间站处于后发。很多技术仍在发展,所以建造周期可以大大压缩,吸取之前国外空间站的经验和教训,最大限度降低组装、建造和运营的成本,最大程度去支持科学实验。


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设计寿命为10年。在未来空间站任务中,将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为全人类的宇宙探索事业服务。


北京时间6月16日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将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在突破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交会对接、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载人航天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十年的攻关研制,中国空间站已进入到在轨组装建造阶段。

季启明指出,可以说,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可以长期开展有人参与的、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空间技术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储备技术、积累经验,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

季启明表示:中国空间站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也有后发优势。在论证、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独立自主、以人为本、兼容并蓄、持续发展,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总体看,中国空间站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规模适度,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宜居性、综合效能、兼容拓展以及信息、能源、动力技术和运营费效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空间应用方面,有望取得若干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


中国航天员到“新家”:
拆快递、装WIFI、周日休息

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搬进太空中的“新家”后,他们会在舱内做什么工作,以及怎样生活成为了大家注目的焦点。我们就一起来看看,3名航天员这几天是如何度过的?

就像我们乔迁新居一样,航天仓在使用之前也需要好好装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18日说,“入舱之后他们的任务非常多,光螺丝就要卸1000多个。”比如非常重要的用水吃水,对睡眠区进行整理等。此外,航天员乘组还要进入到货运飞船,把货运飞船的一些物品运到核心舱安装。

航天员进驻太空舱,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设置相关设备,解决与基本生活有关的一些工作。将事先带上去的一些物品运到核心舱进行安装,过程好比“拆快递”。有不少网友留言说想看“开箱视频”。目前, 航天员已完成无线WiFi设备安装。有了WiFi,他们就可以和地面工作人员、家人等进行沟通,包括视频通话。网友直呼“有了WiFi,这就是快乐星球”,期待太空带货。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新社发 汪江波摄


据了解,这些工作皆是后面长期在轨生活奠定基本物质基础。之后航天员将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在轨训练,特别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在轨训练。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空间站的食物可谓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工作状态,只有吃得好休息得好才能事半功倍。据悉,中国空间站为航天员配备了120多种航天食品,其中有不少传统中式菜品的身影,具有明显的中式特色。食物不仅有主副之分,讲究荤素搭配,更有独特风味,甚至人人皆知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都出现在航天员的美食列表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航天员的食谱周期按一个星期来算,重复率很低,此前对航天员进行了感官接受性调查,配备的都是航天员爱吃的食物。

空间站的太空厨房配有食品加热装置。这个食品加热装置,是一个白色方盒,内有三层加热空间,轻轻按下电源开关,只需耐心等待一会儿,航天员便可在太空中享受到热乎乎的饭菜。相关人员介绍道,从这里出锅的米饭、香喷喷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可以让远在太空的航天员享受“家”的味道。当然,如果想变一变口味、吃顿西餐,“太空厨房”也是手到擒来。航天员选择手动加热,就可以自行选择加热时间。

除了“吃得好”,空间站核心舱还贴心地为航天员营造“睡得好”“锻炼好”的居住环境。睡眠区还设有情景照明,航天员休息时,可调成适宜睡眠的照明环境。舱内专门配置了锻炼区,有太空跑台和太空自行车,能满足航天员锻炼需求。

前往太空“出差”和我们在地面上班差不多,也不是一味全是工作,而没有放松得时刻。据介绍,航天员在工作之余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每周日是休整时间,航天员可以自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书、听音乐。

最受航天员欢迎的娱乐休闲项目之一非“舷窗眺望”莫属。在太空眺望浩瀚宇宙,俯视蓝色星球,欣赏日出日落,是不少人的梦想,航天员亦是如此。专家称, 在空间站上,航天员每天能看到16次日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首次飞天的汤洪波不时转头望向舷窗外,被很多人称“过分可爱”,像极了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的样子。

关于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之后的下一步安排,杨利伟表示,航天员们接下来将会进行大量的工作,科学实验可能也会一一展现给大家,这其中不但有实验,而且还会有出舱。


神舟”背后的巾帼们


六月十七日,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一时间全世界为之震撼,而在这项盛事背后,以往不为人知的中国航天女性力量也被解开了神秘面纱。其中最引爆中国社交话题的两位巾帼,就是神舟长征二号F12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和航天员选拔与训练责任总师黄伟芬。

在载人航天这一困难重重的“人类大事业”面前,运载火箭总计师居然是一位名叫“容易”的女性,今年才43岁。原名的“容艺”的容总设计师,出身于湖北西南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土家族,因为属马,父亲希望小马吃草容易些,因此就改名为“容易”。从小就因为数学成绩优异而特别出类拔萃,一路从国防科技大学保送到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三次担任火箭系统逃逸安控负责人,三次担任发射现场火箭指挥。火箭运行,要确保万无一失,虽然名叫“容易”,她所肩负的担子可一点也不“容易”。


另一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员选拔与训练责任总师黄伟芬出生于江西赣州,今年57岁,198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少年就读赣州四中学习时就是年年考第一的学霸,参加过体操比赛,还曾在赣州市武术队练得一身好功夫,具备极好的身体素质。她一手创建了总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技术体系,曾将11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国最著名的宇航员杨利伟,就是她选拔和培训出来的。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但当时在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上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黄伟芬临危受命,用了三个月时间就设计出首部训练顶层方案,并奠定了随后二十年该项目的训练基础,也因此被称为“航天员女教头”。在实际训练中,作为教员的她要身先士卒尝试所有高危训练项目,离心机、转椅、四柱秋千、跳伞、发射塔架等,全靠少年时打下的优异体能才一一胜任。黄伟芬曾开玩笑说:“中国要是选女航天员上天,我是最佳人选。”

但在神州发射成功后的一片赞誉声中,黄伟芬却因为一席采访发言成为中国网络上的声讨对象。6月17日晚,在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白·问》节目中,白岩松问黄伟芬:“下一次会不会有女性的航天员来参与任务?”黄伟芬当时回答说:“我觉得完全有可能,因为飞行时间长了以后,长达6个月的飞行,我们也考虑到这么长时间的飞行,如果有女航天员的加入,对整个乘组的相融性,包括生活照料,包括计划的管理,这些方面能发挥女性的特长和优势。”


没想到一席话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新浪微博的网友纷纷表示“总教头”虽然身为女性,却仍保持着老一代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即使“优秀得上了天”,仍要为男性付出多余的劳动

网友@妇产科医生王玉玲:经过那么艰苦的训练上了天还要“生活照料”男性?生活照料四个字真的毁了男性宇航员的光辉形象。目前天上的三位男性宇航员没人照料不是也挺好?已经上天了,请忽略性别。” 

网友@或许不如不见: 男性航天员既然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女性航天员照料,建议取消男性航天员全员女性吧!

网友@小卓AI: 男的上天了就不能自理了?


其实早在2012年神舟九号成功发射时,中国便已经有首位女性航天员刘洋出现了。但这个名字并没像一直升官、现在身居高位的首位男性航天员杨利伟那样长久地出现在大众眼中。据资料显示,刘洋执行任务回来后就退出一线,进入清华大学深造,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后来成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做着几乎完全与专业不符合的工作。在2012年随神舟九号上天时,刘洋已经是已婚身份,当时对女性航天员的要求是必须要已婚,因为“已婚女性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更成熟。”不知这算不算是另外一种“刻板印象”?刘洋在宇宙中的那段时间,对男航天员又进行了哪些额外的“生活照料”?



附: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女性工作人员名单

女航天员 王亚平
女航天员 刘洋
长征2号F火箭中体主任设计师 容易
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兼副总师 张玉花
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 张熇
嫦娥五号探月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 周承钰
嫦娥五号微波雷达主任设计师 贺中琴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 鲍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7/19341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