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说明:在写着“韩国传统民俗茶”的招牌前谈笑的朝鲜族的金花芬(左)与在日的洪贞淑女士=大阪市生野区,中野摄影 Ⓒ朝日新闻
把散居在日本社会里的朝鲜族联系在一起的,是拥有7万名登录会员的网站“シムト”(休憩广场)。该网站的运营者,是东京的一位IT会社社长,来自延边的37岁的金正男。在中国,他进入了在当地招募社员的韩国建筑公司,被派往利比亚从事在沙漠中建设水利设施的工作。1999年,他来到日本留学。
在日本,金正男曾因为是“外国人”的原因而在租房时被数次拒绝,也曾因为语言问题而有过几个月找不到短工的经历。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能够轻松相谈的在日朝鲜族同胞在哪里。他想建立一个让有着相同境遇的朝鲜族人能互相交流信息的平台。为此,他在自己家里用电脑建立了一个网站。
网站加入者与日俱增。金正男原来在公司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维护网站。但随着会员人数遽增,他把网站作为了自己主要的工作。从求人求职到食品物产的通信贩卖,该网站提供了很多服务。通过网站的“结婚活动”专栏,促进了一千对以上的男女建立了恋爱关系。身在中国和韩国的朝鲜族人的网站浏览者也在增加。2008年,在广东省和延边地区的“シムト”网站已经开始了,而面向住有超过40万中国朝鲜族人的韩国版网站也在准备中。
去年末,延边卫星电视的干部等来日,与金正男的会社缔结了事业合作协议。通过IP回线,在日朝鲜族人可以收看该电视台的朝鲜语和中国语节目。
在从事贸易的同时,也面向中国人、韩国人发行杂志的金军燕(33岁),则确信作为朝鲜族人的利点:瞄准日中韩闻风而动,“出版物的广告可以根据各国的经济景气的不同而取得协调平衡。”去年夏天开始,受到韩元下跌的影响,他把杂志的印刷工作移到韩国,出版经费节约了三成。到日元便宜时,他还准备把印刷转回日本。
金军燕1999年来日,在福井县立大学学习后,开始创业。他发行了2万部中国语的《万事通》和1万部以朝鲜文字为主的《Rainbow》(ムジゲ)的免费杂志。
“在日的人就是先辈”
在大阪市生野区的朝鲜族人聚居区“Korea Town”的一角有一家韩国茶饮品店,由在日Korean三世、韩国料理研究家洪贞淑经营。同时,来自中国辽宁省、目前正在大阪府立大学大学院学习的金花芬(34岁)一起帮助经营。韩国茶饮品店传递出了尊重自然的民族文化气息,金花芬与洪贞淑对此有共同感受。
金花芬来到日本后,深切感到明确表达自我意思的中国朝鲜族与并非如此的在日Korean之间存在差异。但另一方面,在执着于坚守民族文化方面,在日Korean又非常强硬。她说∶“在日Korean是先辈,希望在与他们共生共存的同时,一起发展民族文化。”
另一方面,洪贞淑表示:“同各种Korean接触后,我明显感到自己属于在日Korean。对于金花芬,也希望她能更加传递出朝鲜族的文化。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各种Korean文化能混和融合在一起,并乐于看到其如何变化发展。”
调查来自朝鲜的逃亡者
“再这样下去,家属全员都会饿死的,我如果去了中国,未来什么时候就能帮助家属脱困。”(语出30岁后半的朝鲜女性)。福冈市的韩景旭,西南学院大学教授,专业是文化人类学。他对约30名中国境内的朝鲜逃亡者举行了面对面的听取式调查。他对父亲的故乡朝鲜的事情非常关心,却苦于无法获得相关信息和情报。
韩景旭在中国访问了韩国系的基督教教会,会见了不少来自朝鲜的逃亡者。他自己是朝鲜移民2世,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生长大,19岁时生无一文地来到日本留学。他从讲述自己的辛苦生世经历开始,吸引不少朝鲜的逃亡者纷纷敞开了心扉。
韩教授在去年夏天,第二次访问朝鲜。他从中国渡过图们江,沿着东海岸面向中国人开放的观光路线走了一圈。光看富饶的自然风光,哪里简直就是人间乐园,因为担心而携带进朝鲜的食品都成了多余的东西。“我想了解朝鲜这个国家整体的面貌”,“走进村里,想把朝鲜民众真实的生活状态传递出来”——怀抱着这种想法,韩教授考虑在现地调查方面下更多工夫。
在日华人社会中,随着人口扩大而培育出新的势力、孕育出新的现象。第10部“鼓动潮流”,就是传达这些新动向及其与日本社会的关联。
本文原载《朝日新闻》2010年2月12日 第2版
日本采写:中野晃、若松润、河原一郎
中文翻译:杨文凯
把散居在日本社会里的朝鲜族联系在一起的,是拥有7万名登录会员的网站“シムト”(休憩广场)。该网站的运营者,是东京的一位IT会社社长,来自延边的37岁的金正男。在中国,他进入了在当地招募社员的韩国建筑公司,被派往利比亚从事在沙漠中建设水利设施的工作。1999年,他来到日本留学。
在日本,金正男曾因为是“外国人”的原因而在租房时被数次拒绝,也曾因为语言问题而有过几个月找不到短工的经历。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能够轻松相谈的在日朝鲜族同胞在哪里。他想建立一个让有着相同境遇的朝鲜族人能互相交流信息的平台。为此,他在自己家里用电脑建立了一个网站。
网站加入者与日俱增。金正男原来在公司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维护网站。但随着会员人数遽增,他把网站作为了自己主要的工作。从求人求职到食品物产的通信贩卖,该网站提供了很多服务。通过网站的“结婚活动”专栏,促进了一千对以上的男女建立了恋爱关系。身在中国和韩国的朝鲜族人的网站浏览者也在增加。2008年,在广东省和延边地区的“シムト”网站已经开始了,而面向住有超过40万中国朝鲜族人的韩国版网站也在准备中。
去年末,延边卫星电视的干部等来日,与金正男的会社缔结了事业合作协议。通过IP回线,在日朝鲜族人可以收看该电视台的朝鲜语和中国语节目。
在从事贸易的同时,也面向中国人、韩国人发行杂志的金军燕(33岁),则确信作为朝鲜族人的利点:瞄准日中韩闻风而动,“出版物的广告可以根据各国的经济景气的不同而取得协调平衡。”去年夏天开始,受到韩元下跌的影响,他把杂志的印刷工作移到韩国,出版经费节约了三成。到日元便宜时,他还准备把印刷转回日本。
金军燕1999年来日,在福井县立大学学习后,开始创业。他发行了2万部中国语的《万事通》和1万部以朝鲜文字为主的《Rainbow》(ムジゲ)的免费杂志。
“在日的人就是先辈”
在大阪市生野区的朝鲜族人聚居区“Korea Town”的一角有一家韩国茶饮品店,由在日Korean三世、韩国料理研究家洪贞淑经营。同时,来自中国辽宁省、目前正在大阪府立大学大学院学习的金花芬(34岁)一起帮助经营。韩国茶饮品店传递出了尊重自然的民族文化气息,金花芬与洪贞淑对此有共同感受。
金花芬来到日本后,深切感到明确表达自我意思的中国朝鲜族与并非如此的在日Korean之间存在差异。但另一方面,在执着于坚守民族文化方面,在日Korean又非常强硬。她说∶“在日Korean是先辈,希望在与他们共生共存的同时,一起发展民族文化。”
另一方面,洪贞淑表示:“同各种Korean接触后,我明显感到自己属于在日Korean。对于金花芬,也希望她能更加传递出朝鲜族的文化。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各种Korean文化能混和融合在一起,并乐于看到其如何变化发展。”
调查来自朝鲜的逃亡者
“再这样下去,家属全员都会饿死的,我如果去了中国,未来什么时候就能帮助家属脱困。”(语出30岁后半的朝鲜女性)。福冈市的韩景旭,西南学院大学教授,专业是文化人类学。他对约30名中国境内的朝鲜逃亡者举行了面对面的听取式调查。他对父亲的故乡朝鲜的事情非常关心,却苦于无法获得相关信息和情报。
韩景旭在中国访问了韩国系的基督教教会,会见了不少来自朝鲜的逃亡者。他自己是朝鲜移民2世,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生长大,19岁时生无一文地来到日本留学。他从讲述自己的辛苦生世经历开始,吸引不少朝鲜的逃亡者纷纷敞开了心扉。
韩教授在去年夏天,第二次访问朝鲜。他从中国渡过图们江,沿着东海岸面向中国人开放的观光路线走了一圈。光看富饶的自然风光,哪里简直就是人间乐园,因为担心而携带进朝鲜的食品都成了多余的东西。“我想了解朝鲜这个国家整体的面貌”,“走进村里,想把朝鲜民众真实的生活状态传递出来”——怀抱着这种想法,韩教授考虑在现地调查方面下更多工夫。
在日华人社会中,随着人口扩大而培育出新的势力、孕育出新的现象。第10部“鼓动潮流”,就是传达这些新动向及其与日本社会的关联。
本文原载《朝日新闻》2010年2月12日 第2版
日本采写:中野晃、若松润、河原一郎
中文翻译:杨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