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美方又放风:国务卿布林肯6月18日访华
日期: 2023/06/10 15:42
新闻来源: 观察者网

在密集放风称“未来几周内”、“最快下周”后,当地时间6月9日,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在内的多家外媒再次援引消息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预计将于6月18日访问中国。

消息来源则依旧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美国官员”。


目前,中美关系面临巨大挑战。2023年开年至今,美国政客搞出了不少闹剧,从“气球事件”到炒作涉台问题和南海问题,无不激化中美紧张关系。据美方官员说法,布林肯中国之行受“气球事件”搁浅,拜登政府一直试图重启中美高层会谈。布林肯本人也于4月表示,他期待在“条件成熟时”访华。

近日,外媒密集放风“布林肯即将访华”。6月6日,彭博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等美媒接连报道称,有知情的美国官员透露,布林肯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访华。6月8日,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称,布林肯计划最早于下周访问北京。

截至目前,美国国务院和白宫方面尚未证实布林肯即将访华的消息。

白宫国安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6日称:“我想你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我们谈论未来的访问,但我不想提前谈论此事。”他强调,中美关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拜登认为,缓和两国紧张局势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外交,拜登“有信心”中美将能够“重回(2022年11月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的精神”。

关于中美接触,中方已多次表态。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表示,中美间保持着沟通。关键是美方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敦促美方端正对华认知,尊重中方的底线红线,停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正轨。

在6月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中方能否证实或进一步介绍“布林肯即将访华”的相关情况?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关于你提到的问题,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美媒日前接连援引消息,声称中国与古巴已达成“秘密协议”,将在当地建设所谓的“间谍基地”。相关报道引来多名美议员和官员大肆炒作“中国威胁”,但随后被美国和古巴方面辟谣。我外交部则回应称,“造谣污蔑是美国的惯用伎俩”。

路透社认为,美媒和美政客炒作“中国在古巴建间谍基地”,恰逢布林肯重新安排访华行程之际,“这可能会让美国内部对于布林肯的计划访问产生质疑”。

布林肯预计下周访华寻求建立危机管控机制,但美中合作“挑战巨大”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星期四(6月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正在安排下周访问中国。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日前表示,拜登政府寻求与中国对话是希望与中国建立类似美国和俄罗斯在冷战时期的危机管控机制,但对美中之间的合作前景,这位官员则认为“挑战巨大”。有专家指出,鉴于美中现在的结构性竞争,相比于合作,美中之间应该寻找建立“勉强容忍和克制”的框架,从而和平共存。

坎贝尔:美国寻求建立危机管控机制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本周二(6月6日)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一场讨论会上说,美国寻求与中国的沟通,是希望建立一个类似冷战时期的危机管控机制。

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设法有效地创建了一个机制,允许在意外冲突或紧张时刻进行危机沟通。我可以公平地说,我们还不能与中国做到这一点。中国一直不愿接受和参与建立这样的机制。”

他说,随着中国力量的增长,中国的军队与美国的军队发生摩擦的机会要比以前多得多,“误判疏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越来越多。”

6月3日,中国军舰在台湾海峡差点与正在执行美加联合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钟云”号碰撞,当时两舰相距不足150米。

美中之间的沟通的渠道最近才慢慢打开。这个星期早些时候,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最高官员、助理国务卿康达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与台湾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了访问中国。上个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曾秘密前往北京。5月底的时候,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曾在美国会晤到访的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

不过,美中两国的国防部长还没能坐下来好好地谈一谈。两人6月初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仅握过手,有过短暂交谈。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韦丹特·帕特尔星期二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美国之音关于康达与中方会谈的提问时表示,以面对面的会谈或接触来延续双方的讨论是无法替代的,无论它们是在华盛顿或北京。

他说:“我们的看法是,国际社会期盼我们负责任地管控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那是我们打算要做的事。康达助卿与国安会资深主任贝莎兰的这些接触就是那个努力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 6月2日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发表主旨演讲时就呼吁美国与中国进一步接触。他说,美中需要“护栏”或保障措施,这将有助于避免潜在的冲突或对抗。国与国交流是避免潜在“灾难性后果”的最佳方式。

美中合作挑战巨大

在20世纪60年代,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和俄罗斯不仅可以对话,甚至也有合作。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前苏联病毒制备研究所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天花疫苗。

坎贝尔在哈德逊研究所的研讨会上也谈到了美中合作的前景。他首先强调拜登政府的政策,即投资国内,加强自身在技术上的实力,与盟友联手,共同捍卫二战以来美国领导的全球秩序。他随后表示,拜登政府同时还要与中国展开“谨慎、负责任和务实”的外交(careful, responsible, pragmatic),因为中国永远会在那里。他强调,美中进行适合的外交的重要性。

“重要的是要确保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问题上进行适当的外交,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芬太尼,还是伊朗、朝鲜、乌克兰,在这些重要话题上,我们都需要交换意见,看看能否避免挑战,在某些情况下,是否还有一致性。”他说。

在被问到美中在这些方面是否有取得进展时,坎贝尔坦承:“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样(要求)有点太过了。”

去年8月,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中国宣布暂停与美国在多个领域的双边合作,包括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中美气候变化商谈,中美打击跨国犯罪合作以及中美禁毒合作。至今,美中在这些领域的合作都没有恢复。

美中之间也没有高层对话,直到去年11月。当时,拜登总统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G20峰会期间会晤,指示双方官员为两国关系设立“底线”和安装“护栏”。但是,今年2月的“间谍气球”事件将两国关系打入谷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得不取消原定前往中国的访问计划。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6/20248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