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11月15日,在东北师范大学暨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日本校友会(简称东北师大日本校友会)的组织下,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东北师大校长、留日预备校校长徐海洋阳教授,为了增强海外校友对母校的了解和加强与海外校友的联系,与东北师大日本校友举行了座谈交流会,约20多名校友参加了座谈。

徐海洋校长
校友们的母校东北师范大学,于1946年建校,如今已有77年的历史,学校秉承“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努力向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目标迈进,建校77年来,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jpg)
座谈会场
近年来,学校加强协同创新,创建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三方合作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造就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北师大日本校友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王志刚主持了座谈会,东北师大日本校友、知名作家、企业家、学者等参加了座谈会。
.jpg)
王志刚校友
徐校长向大家介绍了他这次来日的工作,一是要推动留日预备校的工作,现在国家层面的每5年一签的教育协议正在签约,而每次的协议书上都会提到留日预备校,这是令东北师大引为骄傲的,我们还与预备校日本方面的合作院校冈山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大学等进行了对接和交流。第二件事情就是和校友们见面,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新的变化。我们东北师大的历史已经有77年了,留日预备校也有44年了,中日在1978年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了落实《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建立了这所,也是唯一一所留日预备校。目前东北师大的本校区,也就是人民大街的校区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宿舍处都建立了新的塔楼,本科生招生也没有扩张,选择了重视质量的道路,而我们的研究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本科生,我们有约15000名本科生,约17000名研究生,我们现在的变化就是有了新的校区“净月校区”,“净月校区”比原来的校区大,现在文科基本上搬到了净月校区,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预算和工资也有很大的提升,2017年9月,东北师大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起名,在全国排名第19位。
.jpg)
庄旭会长

杨克俭会长
徐校长还介绍了东北师大吸收海外人才的计划,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校友座谈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徐校长说:学校将为回国工作的海外人才充足的科研经费,资助强度为200-600万人民币,提供55-75万元年薪。按照不同层次类型给予安家补贴235+万元,由各级财政和学校共同承担,也会给家属安排工作。
徐校长说:东北师大永远是各位校友的家,希望各位常回去看看。

合影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校友会会长庄旭在座谈会上说:通过徐校长的发言让我们了解到了我们的学校需要人才,希望我们的校友们能为母校介绍一些高级人才,我们也将不辜负校长对我们的期望。
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校校友会秘书长杨克俭在座谈会上说:在44年里,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校的校友不到4000人,大部分回国,日本大约有600人,今天预校的校友来了5位,预校在日本的,或者是和日本有关的英才特别多,有许多回国成了外交官,目前留在日本的校友,有许多是上市公司的老板,有的是日本上市企业的中坚,在日本著名的大学里担任教授的校友就更多,也有在日本的重要机构担任要职,母校要吸引人才,我们在日的校友可以尽力。
在座谈会上,到会的校友各自介绍了自己在母校和毕业以后的经历,一致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情和对以往的师长的怀念,他们说“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希望能够继续为母校做出自己的贡献。(张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