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中文导报讯 本报在8月3日刊登一封读者来信:《我好心汇款给名古屋同胞200剁完后,她删了我微信》,引起人们同情和关注,同时,也有其他受害人纷纷爆料称,自己也曾经被这家人骗钱。
在这篇文章刊登于公众号之后,华人留言道:“你报警了吗?日本警方介入,可以查到登录信息,住民票等,钱款可以追回。”
“我朋友被骗更多钱,那家餐馆就是她私刻了我朋友的私章骗来的,我朋友在国内报警了,在警局她谎称要拿东西就跑回日本了。”
一位被骗600万的人请本报传话给受害人念萍说,他打官司胜诉了,但也无法取回钱。所以只能当作是破财免灾了。
在受害者中,只有一位华人收回了借给鲁姓华人的几十万日元,因为这名华人比较有声望,他告知将要把她借钱不还之事公开告诉大家,所以对方慑于压力而还钱了。
求助的念萍对中文导报记者说,她最气愤的是自己汇钱给他们后(应要求,汇到了他们女儿的账号上),这名叫松原的女性立即就换了新车,事后想到这就是自己的钱,而松原却毫无还钱的意思。念萍也曾去名古屋的警署商谈,但日本警署告知,这都是个人之间的事,所以他们也不积极介入。
在日本,如果遇到有人借钱不还,一般有怎样的办法呢?记者了解到,分为6个阶段:
1, 通过电话或短信邮件而催促对方还钱。
2, 对方依然不还钱,进入民事调停,双方诉说理由。(到这一步就很难了,因为骗子根本不会出现。)
3, 督促支付。找不到借钱不还的人,受害者可以到加害者所住地区的简易裁判所去申请由裁判所发文件去督促对方还钱。
4, 少额诉讼。对于60万日元以下的金钱,与通常诉讼程序不同,可以走简易程序,只要一天就审理完毕。
5, 诉讼。对于140万日元以下的金额,由简易裁判所进行裁决。超过140万日元的则由地方裁判所裁决。
6, 强制执行。经过裁判所裁决,可以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对方还钱,即强制性将借钱不还者的银行户口冻结等。然而,这需要知道对方的银行账户或工作单位等信息。
从以上这些方法可以看到,要将借出去的钱追讨回来是非常漫长而艰巨的。因此我们再次提醒华人保护自己,远离金钱纠纷。据知情人报料,叫做松原的这家人目前在东京,借钱不还的女性鲁某是四川人,希望华人提高警惕,不要被周围的“投资”“借钱”等名义诈骗了。因为借钱出去容易,收回比较难,而当对方是诈骗惯犯,就更难对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