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暖春之旅”,取得成功。
中国最高领导人相隔10年访问日本,以友好姿态、和谐话语、实际行动,为过去10年来因历史问题而纠葛不断的中日关系做出总结,打上句号。以两国签署《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第四份政治文件为21世纪的中日关系推开了新的战略互惠、合作共赢之门。
胡锦涛访日“暖春之旅”,是继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破冰之旅”、中国总理温家宝“融冰之旅”、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迎春之旅”后的一次总结式的、里程碑式的出访。胡锦涛访日的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柔制刚,毅然搁置中日之间的万年争议和技术障碍,直插要害、直解矛盾、直奔主题、直取成果。
本次,中方没有拘泥于历史认识,没有老生常谈地逼使日本“反省”和“谢罪”;中方也没有在台湾问题上向日方提出更多更苛刻的政治要求。事实显示,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依然存在,但中日政府对此轻松视之、坦然视之,在适时发挥政治智慧、成功绕过原则性障碍后,竟然发现中日关系还有更加漫长的友好历史,还有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还有更加紧迫的当务之急,还有更加现实的共同利益。中日签署第四份政治文件,就是对友好历史和合作空间的再确认,对当务之急和共同利益的新规划。
为此,胡锦涛访日是轻履之行,是暖春之旅,是面向未来的新出发。第四份文件在总结继承中日前三个共同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从当前中日两国的实情、中日关系的实际、国际环境的实态出发,为两国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做出了切实规划。由“联合声明”和“联合新闻公报”所揭示的具体规划,是客观的、明朗的、可操作的、见成果的。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将是21世纪中日关系的主流。胡锦涛本次访日及其成果,将把中日关系大格局推向不可逆转的友好和发展轨道,将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
胡锦涛访日暖春,中方第一次不以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为前提,而与日方达成政治协议。这种事实意味著,中日因那场不幸战争而形成的深重的对抗、猜忌和不信可能告一段落。一方面,随著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中国已经找回了大国自信,无需以历史问题作为道德保护神;另一方面,中国与日本开始脱离了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历史身份和地缘关系,第一次以对等的国家地位,以东亚两强的平等身份展开对话,并取得成果。从这个意义上看,胡锦涛访日结束了中日的过去,拓开了中日的未来,中日第四份政治文件充满了鲜明的新时代特色。
中日首脑高瞻远瞩,为两国关系设定了10年、20年乃至50年、100年的大视野。当然,东海纷争、饺子事件、西藏暴乱、人权问题等现实问题依然对中日关系,尤其对中日国民感情产生不小影响,具体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日本人做事,提倡“官民并举”才会成功;中国领导人始终强调中日关系基础在民间,中日友好关键是人民友好。但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客观上促使日本国民对中感情有所疏离,中日关系虽然走出了“政冷经热”的困境,但又有陷入“官热民冷”怪圈之虞。在日本,民间情绪和社会心理受媒体影响至深,而媒体的视野所及就是眼前这些事,不可能要求媒体舆论都有长远视野。所以胡锦涛访日期间,在天皇面前强调“中日水相连、文相通、民相亲”还不够,中方还需解决一两个现实问题来抚慰日本的国民情绪,让日本国民感受到中国不仅是可亲近的,更是可信任的。
中日增进政治互信,不再空悬历史认识的原则性前提,而是设立两国领导人定期互访这样比较务实的机制,受到欢迎;中日还进一步承诺为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进行密切合作,尤其引人注目。当中日在基本认识和普遍价值观方面逐渐趋同,中日关系将获得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胡锦涛访日,中日签署第四个政治文件,显出这方面的努力,这将是持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