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发现这一百多年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源都来自于美国。记得最早的金融危机,好像是30年代华尔街大萧条,但那恐怕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所及,只能到爷爷奶奶那一辈。阅读近代史,第一次华尔街大股灾,早源于1857年。而且一切故事,都是重演,都是轮回。
1857年美国当时正如今天的中国,才刚崛起。来自加州的金矿流向全世界,而起家于美国西部的大骗子以贪污、舞弊、内线交易种种花招,充斥华尔街。这个年轻国度,正成为欧洲人发展经济的最佳新沃土。《纽约先驱报》如此描述1857年大崩溃前的豪奢风气:“富而不必工作,美丽庄园、优雅艺术品、美好的服饰……这是每一个民众的美国梦。”
第一回创造华尔街泡沫化的元凶,主角为铁路公司。1820年至1840年,美国人口从900万增长至1700万,决定性的因素即为便宜且快速的运输铁路。高效率的货物转运,使美国工业投资20年间,增长了五倍,其中最大的投资项目即为兴建铁路。我们现在活著的当代人动辄封谁为“股神”、“投资大师”、“油神”,1857年,华尔街也有这么一号人物:丹尼尔.朱(Daniel Drew)。在他破产声名狼藉前,华尔街给了他一个崇敬封号“铁路股王”。股市崩盘后,对他的最终评价则完全相反,“一开口就说谎,一静下来就想行窃”。为了诈骗他人盲目跟从,丹尼尔会假装不经意泄露股市内幕消息。某次他“不小心”把交易单掉在一位经纪商身边,当他的交易单从皮夹“遗落”地板时,全华尔街交易所立刻为之震动,市场谣言四起,众人于是皆买进了“伊利湖铁路公司”的股票,伊利湖股价大涨,而丹尼尔则大举出清原先已无人承接的铁路股票。没隔几天,股市即大崩盘。
从1857年华尔街第一次大崩盘至今,历史已从火烧圆明园到北京奥运,走了一大轮。我们现在经历的“二房危机”,只是每一个泡沫年代戏剧的重演。房利美成立于大萧条之后,目的就是为了稳定房贷市场,省得每个人都跳楼;“房地美”与它纯为孪生兄弟,为了不使房利美过于庞大,1970年正式分割为“二房”。
1857年后,显然没有什么人得到太多教训,人性的贪婪与拥抱成功投机客,不会改变,以致我们只好每隔一段时间,即经历所谓的股市大崩盘,周而复始,终其馀尽。
阅读151年来的经济崩溃史,惟一有趣之处,为口红与经济兴衰的辩证关联。1800年初期,“苍白”是一种风尚,状似濒死的妇人面容,被社交圈视为“迷人”的象徵。这种病态美的追求,融合了死亡与疯狂,绵延了整个19世纪。1857年华尔街股市第一次崩盘,当时的美国经济产值还不足以撼动全球经济;到了1929年,华尔街再胡闹一次,全球苦痛到了顶点。为了免于人人自杀,罗斯福提出新政,其中很大的部分即为资助好莱坞电影。电影中嘉宝鲜红的口红形象,席卷全欧美,改变了人们对美的概念,口红成了最受欢迎的产品。美容沙龙到处开设,提供荒凉苦痛的世界最好的避难所。口红成了一种时代的宣言,勇气和力量的象徵,对抗一个挽救不了的萧条时代。
Elizabeth Arden在1939年刊登了一则广告,“擦上你的口红,提振我们的士气,对抗战争。”Helena Rubinstein则以如下的证言,决定了从此口红在经济史的地位,“一杯咖啡和口红,我能面对世界。”
今天,次贷危机下,擦上你的口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