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入乡随俗 与日本妈妈交往
日期: 08年04月4期

  编者按:有关《在日生活亲子交友》,本版编辑接到了不少读者的经验和意见。在此刊载两篇,欢迎其他妈妈一起交换看法。传真03-5434-3055或电邮duhl@chubun.co.jp

 

  来了日本十几年,再往回头看去,我是没有努力入乡随俗的,唯一称得上是努力过的,也就是努力学习日语了,对于与日本人交往甚至是避开的,对很多日本人的行为习惯甚至是抵触的。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我身边的丈夫,来日二十年,他一直很努力入乡随俗。他是东京水产大硕士毕业,可能是专业的影响,他对食品很在行。我发现日本人对海有很深感情,对海里的食物非常了解。我先生讲起鱼来,那是绘声绘色,和他的日本朋友可以讲得摇头晃脑非常投入。刚来日本时我觉得他这是投其所好,很不以为然,甚至总结为一句话:你是以日本人爱好为己好,以日本人的价值观为己观。他听了也只说了一句:你在日本不这样路会越走越窄,不会开心的。以后的日子里,我忙著生儿育女,先生工作之馀,看他的相扑赛、K-1,和他那帮高尔夫球友打球。孩子小时,我也和左右邻居妈妈有过交流,但实在不觉得有什么乐趣,也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时看看我的先生,觉得他真的是跟一个随便附近的邻居都能聊上,电视上的新闻、娱乐版的头条、球场上的赛事,甚至我们这附近的一些情报,的确他平时关注的事都能成为话题。我想这可能是他的性格使然吧。

  孩子常跟我回国,中文不在话下,现在在日本上小学了,问题就出来了:日语不会说,没有小朋友一起玩,不想去学校,我不得不为了孩子,设法与日本妈妈交流。为了增加交流机会,当了儿子班上的学级委员。在交往的初级阶段,再乏味都是每茶必喝、每餐必聚、每会必到,在这中间慢慢观察学习,回想著先生与日本朋友相处的场景,慢慢的就觉得熟练起来了。过了这些初级阶段也不会觉得那么辛苦,找到了很多乐趣,现在和儿子一起练空手道,和一起练的妈妈商量比赛和升级的事;女儿要上哪家补习塾也要问有经验的妈妈,以后能考上好的私立中学对女儿前途关系重大,不知不觉从努力去入乡随俗到已成为这乡一份子,活脱脱一个以日本人爱好为己好,以日本人价值观为己观

  人是群体动物,孤家寡人精神会出毛病,健康会受影响。我来日本前在美国生活过一年,时间不长,美国人也一样扎堆,在哪扎?能请到家里开派对的就是已经熟悉了,交往的初级阶段常常是每周日的教堂,每家教堂的氛围不同,群体不同,你就选吧!我们常被拉著这周去台湾人教堂,下周去白人教堂,不论哪家,这种公共聚会在交往的初级阶段都是会花上很长一段时间,让我们习惯开门见山的中国人觉得冗长乏味不习惯,在人家已扎好的堆里一开始显得很陌生。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观念和习惯的问题,大家不习惯付出很大努力去交往。因为我们在中国如果不是拉关系走后门,通常交朋友是不用费力去做的一件事。日本人是单一民族,他们习惯不开口已知对方,跟外国人交往,她们也要付出努力,如果她们找不到乐趣,何苦费劲与我们中国妈妈交往呢。所以站在日本妈妈的立场,我们首先要努力,因为日本妈妈可以选择不和我们交往,而我们不和她们交往,跟谁交往?在日本生活只和中国朋友交往是远远不够的。

  我对于与日本妈妈交往总结出来一句话,就是要入乡随俗,为了要入乡随俗,就是要学习、努力、融入。你所做的一切不会白做,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而且你躲不开这一关,你今天不去做,以后还是会遇到。不如快快行动,努力入乡随俗。

                 千叶浦安 梅子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6/7125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