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导报人生相谈之14:同胞聚会活动太多 我要每场都参加吗?
日期: 2023/01/23 14:20


编者按

“今天也有人在烦恼呢,看看有什么办法吗”——是这个栏目的初衷。《中文导报》设立“人生相谈”专栏,每周刊登一问一答,衷心欢迎各位以来信、传真、邮件、微信公众号留言等各种形式,交换、探讨人生路上各自的感受、烦恼、追求和向往。我们将邀请各行业的有识之士来回答,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本栏目将保护提问者个人信息,隐去个人信息后仅将提问转给答问者,仅刊登问答内容。
电子邮件信箱:daobaoxinli@hotmail.com 标题中标明“问答”。

问:

尊敬的老师: 

经常关注你们报纸这个栏目,今天鼓起勇气也写一封信,聊聊自己的困惑。 

我在日本做一个小小的旅游公司,负责同胞来日本时的地接工作,出于工作的关系,经常要和大家打交道。最近,日本的疫情好转了,我周围很多朋友又开始了聚会。我个性随和,朋友叫就去,结果感觉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这话对别人都不敢说,那就是我挺享受疫情期间大家都不活动,我可以心安理得在家,但现在大家开始聚会了,不去又怕自己被拉下,看着别人的朋友圈发热热闹闹的照片,感觉自己落寞了,又怕错过了商机。可是参加他们的活动之后,我又觉得挺累的,而且,类似的活动很多,一场接着一场,尤其从元旦到春节这个期间,四面八方都在聚会,大家热闹一番,过两天再热闹别的活动。这样真的开心吗? 

中国人流行说人走茶凉,人和人就是相处,多多地在一块儿,好像就有些商机不会错过,所以每场活动都觉得要参加,但感觉都大同小异,上午在这个活动会场见了一批人,下午换一个会场见到的还是同一批人。见到朋友们,我当然也开心的,但日复一日,时间都在这些会场了。 

中国人讲人情,但人情怎么这么费时间呢。
                                                                  小玉



答:
小玉小姐:
你好!读了你的来信,我头脑里马上蹦出三个感想:欣赏你的厚道;同情你的中国式困惑;惋惜你的性格导致不必要的烦恼。

我的这三个瞬间感想,来源于我对你性格的分析。

你大概是一位以朋友情谊为重的女性,同时存在优柔寡断的性格,最关键的是,你自己不知不觉中存在我们中国朋友普遍存在的不善于拒绝的习惯。

这里我说一个近期小插曲,从中你也许可以看到你自己的影子,这样或许能够使你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

不久前因为某种因缘参与一个跨国交流项目,作为日本方面窗口,在推荐日本人选时,我同时向几位优秀人才发出意向问询,其中有“土生土长”的日本人选,也有中日混血人选,由于这个项目规格比较高,必然会出现因种种原因而自己要求辞退的人,这在主办方也是预料之中。

有意思的是,表示辞退的几位“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优秀人选,不约而同的都在3小时以内、用文字答复了。而且他们的言辞,非常美,我甚至看了很感动,一种随事体察、优游涵养、从容自信、言语之美,令我直呼:原来,拒绝是可以这么美。

几位辞退的中日混血优秀人选,都超过140小时还没有明确回答。我再次问询,得到语音回答,他们都非常谦虚而充满内疚,看得出善良、厚道、也掺杂着不是很善于拒绝的困惑。我同样珍惜这样的人才,重情谊、讲面子。一种欲言又止、朦朦胧胧,也很可爱。

听了这个小插曲,相信你已经把自己归为后一种性格的人吧。这样的性格并不是不好,但是,在客观上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勇于拒绝,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利的、也是负责任的。

其实,拒绝也是一种美。

我们再回到你的问题中的:【中国人讲人情,但人情怎么这么费时间呢】。其实,答案也就在你的最后三个字:费时间。

就如你说的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所以很多时候,朋友相求,或者朋友相约,自己不愿意或者很勉强,碍着人情,无法拒绝,出现模棱两可,不明不白,结果几个小时可以拒绝的事情,拖了十倍、二十倍的时间,甚至很多时候,干脆就不回答。还有更多人,像你一样,心中不愿意,却拒绝不了,结果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我在日本社会多年,不论是商务来往,还是社交场合,没有遇到过对于邀请,呈现模棱两可或者干脆不回答的日本人。几乎都是与我前面讲述的小插曲那样,当天或者半个工作日,马上明确回答。

其实我们一直误解了日本人,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日本人很暧昧,其实不然。暧昧是我们的错觉,那是因为日语是属于黏着语,很多词无法单独使用,须与其它语素相结合,才能够表达。比如中文说:不是这样,四个字就妥妥地搞清楚了,日语却要一行字,直译成中文是:然道不是不这样的吗。即否定之否定变肯定。这是单纯的语言问题。日本社会是“务实”的社会,虽然语言上貌似暧昧,其实在回答“不”的时候,非常迅速,绝不拖泥带水。时间上和意志上也都很坚定。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无法明确拒绝的人,与能够当机立断、礼数到位,又明确拒绝的人,无疑,是前者自己很困惑,别人也很困惑;后者自己对自己负责任,也对别人负责任。

所以,做一个勇于拒绝的人,对己对人都是有利的,所谓一举两得的事。

无法拒绝,甚至勉强自己硬着头皮应付别人的人,对己对人都不利,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顺带说,我自己是非常善于拒绝的人,可能与我长年浸淫在生意堆里养成的生怕误人大事之习惯吧。也因此经常得罪朋友,幸亏我身边的朋友大都是大气且知书达礼的,经过对话,很快误会都可以烟消云散。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关键时刻都不“务实”,而“务虚”。你说的【费时间】,原因就在“务虚”。关于你想通过社交活动,多少给自己的旅游公司接团工作带来更多机会,容我说一句经验谈,自己的生计,也就是说业务活动,永远不要与朋友圈挂号,也不要与社交聚会挂钩,因为朋友圈或者社交活动中,没有什么人是为了帮助别人而出没朋友圈、或者去聚会的,就拿朋友圈来说吧,大多数是为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并分享自己的自豪或者点滴失落,及汇报自己的成就、记录自己的成长。所以你寄希望在社交聚会中得到商机,那只能收获失望,而且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我丈夫元山俊美生前是日本“资深”社会活动家,几乎三天一个小聚会,十天一个大集会,反战、反修改宪法、反消费税等等,他属于所谓的日本左翼,不过他的口头禅是一句日本自古以来的谚语:【来(きた)る者は拒まず、去る者は追わず】,即对靠近自己而来的人,不论谁,都接纳,离自己而去的人,不特意挽留,也不追究,尊敬他人的个人意志,容纳别人的主张,这在日本社会是一个常识。可是我们中国朋友,一旦形成圈子,往往不知不觉中,有什么活动,非要步调一致,甚至近我者亲,疏我者怨,这也是国人在本族群社交圈难免太勉强的一个原因。当然,说实在的国人这样作并没有恶意,甚至很多情况下是对你的期待与重视,这只是一种中国文化,这样的文化,就像你说的有时候令人“觉得挺累”的。

那么,应该如何从这种勉强中解脱?我想引用日本的一句流行语叫:“断、舍、离”。一般意义上,“断舍离”指的是物满为患时,果断地放弃不必要的东西,比如三年里一次也没有穿过的礼服;比如堆在衣柜里几年没有动过的名牌包包;比如旅游时,一时兴奋买下的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土产品;比如与前男友拍的五花八门的照片等等果断扔掉。而我引用这个“断舍离”,是想说其实相比物质上的“断舍离”,更重要的是社交上的“断舍离”,感觉累人的社交,必须果断采取“断舍离”,用腾出的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一个人去音乐会,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不仅身心愉悦还可以顺带提升自己的素养。当然,每个人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社交圈,保留自己能够获得幸福感的社交圈,条件是不勉强、由衷盼望的,也是人生一件幸事。

明天开始,你可以对自己的社交圈进行“断舍离”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感到一种解脱感。

最后对于你的业务,我也送一个助言,最可靠的获得客户的渠道,是靠“くちコミ”(客户的口口宣传),要得到客户的“くちコミ”,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业务质量,让客户满意到主动为你宣传。没有捷径,只有自己在工作中努力。

                                                                      作家   元山里子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6/20072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