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的路,我走了67年”
流落缅甸67年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经乘国昨日回到祖国
昨日下午4时16分,中缅边界畹町桥。92岁高龄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经乘国,在女儿的搀扶下,步履蹒跚,一步步踏入国门。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哽咽:“回国了,终于回国了。这条回国的路,我整整走了67年。”
一身新装回国
5月28日,得知要回国,经乘国起得比往常要早,刻满沧桑的脸上挂满笑容。一大早,他洗漱完毕后,特意挑了一件格子短袖衬衣,又戴上一顶白色鸭嘴兽帽子,“因为看起来比较精神。”老人对记者笑着说。“这是爸爸有史以来最高兴的一天。”陪同经乘国一同回国的女儿告诉记者,“爸爸从没这么激动过。”
出于对老人健康的考虑,5月28日下午到达曼德勒市,经乘国和其他老兵一起被安排在宾馆休息。“在宾馆里,爸爸不停地打听何时走,他恨不得长上翅膀,马上飞回江苏老家。”经乘国的女儿说。
经过一天多的休整,昨天下午,经乘国等8名老兵终于坐上了从缅甸腊戌开往中缅边境畹町口岸的专车。下午4时16分,8名老兵在家人的搀扶下,整齐地、一步一步地走向国门。这8名老兵中最大的94岁,最小的82岁。而在8名老兵中,经乘国显得格外精神,他抬头挺胸,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当跨过国门的一刹那,泪水顺着经乘国红红的眼眶哗哗流出,很快打湿了他胸前的衬衣。一旁的女儿赶快拿出手巾为父亲擦拭。
清楚记得家乡茅山
从国门走向大巴的路上,经乘国得知有江苏的媒体后,一把拉住记者的手,紧紧地握住:“太感谢了,这么远让你们跑来接我回家。”
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口句容话的经乘国告诉记者,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家句容的茅山风景,他曾多次从县城前往那里去玩,步行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他还能记得南京汤山,记得那里驻有许多部队。
经乘国还能一一说出家里兄弟姐妹的名字和年龄,“大哥乘玉、二哥乘贵、大姐乘梅……我现在都92岁了,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当得知兄弟姐妹都先他而去时,老人不禁潸然泪下,“都怪我啊,如果早几年回去,就能见上一面了。”
记者告诉他,虽然兄弟姐妹不在了,但他96岁的大嫂赵伦英还在,他急忙问记者:“她身体怎么样?她可是我表姐啊,她与我大哥是近亲结婚。”
当记者告诉他,他的大嫂已经病重卧床不起时,他一把抓住记者的手,“快,你带我回去,我们明天就走。我要见她最后一眼。”
经乘国告诉记者,他21岁时从老家逃荒出来,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流落在缅甸后,他日日夜夜都想回家,回到中国,回到江苏句容华阳镇那个小村里。
66年没拿缅甸身份证
“我这辈子大多在缅甸度过,就是很想家,”经乘国说,在缅甸的日子,怎么也不敢奢望在阔别祖国67年后能够回到家乡。这一晃,就是半个多世纪,其间,他在缅甸结婚生子,有了一个新家,2子4女均已成家,孙子孙女也有了。
“今天,我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经乘国感叹。回国了,老人对祖国的点点滴滴都有着浓厚兴趣。在畹町开发区短暂停留时,他在车上坐不住,总是下车四处走走,虽然步履蹒跚,精神却出奇的好。
老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早年,政策原因使他无法归国,后来能回国了,又因经济拮据,回国之路仍举步维艰。经乘国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一直不愿意加入缅甸籍,66年没办缅甸身份证。“由于没有身份证,很多事办不了,我们几个子女多次催他,他就是不同意。直到去年,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办了一张缅甸身份证。”
这一生很遗憾也无憾
昨晚6时50分,汽车从畹町口岸抵达瑞丽市。宾馆门前挂着一条横幅,“欢迎中国远征军英雄下榻本酒店”,女服务员向经乘国等8名老兵送上了鲜花,并搀扶老人入住酒店,这个举动,让老兵们惊讶不已,经乘国不停地向前来祝福的瑞丽市民表示感谢。
对瑞丽,经乘国并不陌生。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前,经乘国经常和战友开车来,“我们从这里将缅甸运过来的物资再转运到昆明。”
走在自己和战友们曾经洒过血汗的土地上,经乘国感言,这一生,很遗憾,大半辈子都在国外度过了。“这一生也无憾,在有生之年,我获得一枚刻有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签名的纪念章。”说到这里,他指了指胸前一枚闪闪发光的纪念章。纪念章上刻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题词。纪念章的附文上写着,“本纪念章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题写章名,颁发给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
纪念章直径为50毫米,正面铸有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大团结的5颗五角星、象征人类和平的鸽子和橄榄枝,还有象征革命圣地的延安宝塔山,以及军民合力抗战的战斗场面。 “这是胡主席发给我们的,大使馆派人送到我手里,胡主席能记得我们,我好高兴……”经乘国脸上挂满兴奋。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