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盼温家宝敲定互惠关系内容——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中心研究员林晓光
日期: 07年04月2期

 ■ 本报记者 张石

编: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之前,本报记者就温家宝访日与中日关系等问题,采访了中日关系专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晓光先生。以下是采访纪录。

问:目前的中日关系被称作“战略互惠关系”,以前日本一直避免把中日关系称为“战略关系”,中国也好象不愿意称中日关系为“战略关系”。您能不能谈一下“战略互惠关系”和以前的中日关系的不同点?这次温家宝总理访日,能使这种“战略互惠关系”达到一种什么样的预期效果?

林:进入21世纪初的那几年,也就是世纪之交的时候,中国外交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首脑互访和有关大国建立战略夥伴关系,比如俄罗斯、法国,但是和日本谈的时候日本就不愿意用“战略”这个词。日本以为战略都是和军事安全相关的,当然也有日本语境的关系,但是在中国看来“战略”这个词完全和军事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它是超越军事之外的整个国家的整体规划。但在当时谈的时候日本不习惯用“战略”,中方觉得既然你不喜欢我们也不能强迫,结果就用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友好合作夥伴关系”。

但是去年安倍访中以后,日本方面首先提出来,日中关系能不能进一步,升一格,中国是求之不得了。我们以前就想建立这种关系,是因为你们不愿意。这次日方主动提出来,中国当然同意。据说,“互惠”这个词是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提出来的,至于怎么样定义“战略”这个词的基本性质,大家提出了很多,即然日方回避用“夥伴”这个词,那么就选择了“互惠”这个词。“互惠”这个词符合现在中国的外交特点,就是要精诚合作,要“共赢”,这和“互惠”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这次温家宝总理访日的一个重点,就是要给“互惠”这个很抽象的词一个具体的内容。到底什么是战略关系?到底什么是互惠关系?怎样做到互惠?

温家宝访日,要和安倍发表一个共同文件,就是关于“战略性互惠关系”的文件。首先,要讲到愿望,就是为什么中日都要建立战略的互惠关系;第二个就是“战略性互惠关系”的内容,到底要包括哪些?比如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安全上、文化上,都有哪些内容;第三个就是任务,实现“战略性互惠关系”,要做哪些事情。如果通过这次访问会谈,能够在这三方面达成协议,那就为“战略性互惠关系”充实了基本的内容,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有了具体的内容,可能这才是温家宝访日的一个主要目的。

问:这次温家宝访日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于1985年4月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以来,已有20多年没有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日本国会演讲了。您认为这次温家宝在日本国会演讲象徵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林:从日方来讲,这是一种规格和礼遇;从中方来讲,是向日本政治家解释中国政策,回答他们对中国疑问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直接面对面对讲话。从双边关系来讲,中国国家领导人与日本议员、政治家展开直接对话是不多的。经过这么长时间,有这样一个机会很珍贵。再一个,就是利用这次机会,把中国的政策和变化、对中日关系的想法、对未来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想法告诉日本政治家,有利于双方互相理解。毕竟双方在缺乏直接对话的情况下,彼此有很多误读,有很多摩擦是由误读造成的。因此,这个对话机会非常重要,不过原来还安排温家宝和日本国民之间对话与交谈,由于日程紧张,这个项目取消了,比较遗憾。

问:最近出现了慰安妇问题,也就是安倍政权出现了否定“河野谈话”的倾向。对这个问题,美国批判得比较厉害,中国反而比较低调。您能不能分析一下中国为什么采取这种低调的态度?

林:我觉得在安倍讲话之后,中国方面的反应可以说是比较低调。低调原因,一方面是温即将访日,对于不在大外交日程之内的事情,按照中国的说法说,尽量不让它干扰这次大的外交活动。如果像以前那样,媒体发表批判文章、学者开会、电视做节目,至少会造成不利于温家宝访日的气氛。当然,中国政府并不是对此不重视,外交部发言人也讲过这个问题,中国的学术界、民间也有声音发出来,但是没有出现以前那样直接批判日本首相的声势或者浪潮。

另外一个考虑,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美国国会要通过有关决议,才引发了日本对这个问题的担忧,从现在这个时点上看,首先是美日之间的摩擦,中国在这种三角关系中,不益于利用对方双边关系中的矛盾去从中取利,在外交上是比较忌讳这样做的。

第三个,既然美国要通过这个决议,日本政府方面很担心,派驻美大使到处活动,那么自然而然首相发表了这样的谈话,美国方面要做出反应。对我们来说,慰安妇问题不仅仅是中日关系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一个人道人权的问题,一个国际上公认的价值标准能不能得到日本政府承认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也就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美日间尽管有同盟关系,但是在慰安妇问题上对人道、人权的忽视,是要受到国际的谴责的,因此就不单单是中国对日本的谴责和批评的问题了。

问:安倍在谈话中认为“河野谈话”在广义上是正确的,在狭义上是错误的。您对他的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呢?

林:在这个问题上,在中国最有研究的是苏志良。他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从90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并为这个问题写了好几本书,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他那里有日军司令部关于建立慰安所的命令的原件或复印件,我想那不会是伪造的。关于这一点,日本中央大学的教授吉见义明也有许多研究,他们都是从外务省史料馆那里弄来的资料,我想证据还是确凿的。

日本官方一直抓住“没有内阁下令”或没有“战时大本营下令”的理由,我觉得这个理由是很难成立的。既然军方司令部“华中派遣司令部”都有这方面的命令,那就是政府行为和官方行为。退后一万步说,即使日本政府没有明确命令,但是按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和规则来看,一般大家认为,士兵犯下的罪行,政府是应该负责的,因为他是代表国家出战,就是说士兵在那里做了什么事,大屠杀也好,强奸也好,政府是有责任的,因为是你派他去打仗的。

现在大家都愿意把日本和德国比,德国实际上对这样的行为是负责的,政府给予赔偿。德国没有说集中营是纳粹军官开的,由纳粹军官负责,我们政府不能负责。这种说法在德国会被认为是“新纳粹”,但这种说法在日本却成了一种流行,让人很难以理解。

问:温家宝最近在记者招待会说:中国永远不愿意看到日本的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安倍现在还是不明说究竟是参拜还是不参拜,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而只是搁置。您是否可以预测一下中日关系还会不会在这个问题发生挫折?

林:我个人认为,在是否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中方底线十分清楚,就是说老百姓参拜是个人事情,政治家参拜也是个人的事情,对于国会议员和省厅大臣参拜,中国政府虽然会不满,但不会从政府的角度去说什么。只有三个人例外:首相、外相、官房长官,因为你的地位决定了你的行为绝非个人行为,不管你个人是什么信念,首相是政府的首脑,国家的代表,外相是国家在外交上的代表,你作为外相参拜,就说明你在外交上对靖国神社的认识,官房长官是政府发言人。除了这三人外,对其它人中国政府都不会再说什么,但是这三个人去参拜,至少中方会认为你是代表政府去履行一种政治行为,是做出一种政治姿态。什么政治姿态呢?就是对过去战争、历史的认识,如果用个人的理念回避问题的实质,我觉得也很难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同。

现在国际社会有很多不赞成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这种言论越来越多,大家都认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一般老百姓及政治家参拜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中日双方高层互访对参拜是个牵制,这次温家宝访日,还将邀请安倍在适当的时候访华,日方也非常希望胡锦涛主席访日,但是我估计在“十七大”之前胡锦涛不会访日,怎么也得国内的事情办完了以后,才能安排这样重大的外交日程——这种互访对安倍是一个牵制,你如果去参拜,那么以后的日程怎么安排?尽管去年在安倍访华之前,日方没有明确说安倍不会去参拜,外务次官谷内正太郎、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官房长盐崎恭久都没有说安倍不会去参拜,但实际上我觉得双方有默契。你不说,只要你不去,中方也不会抓住不放,就是大家让这个问题暂时到水面之下去,至少不让它激化出来,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

对于未来,大家普遍认为主要看安倍对国内形势的判断。我也看了电视,有很多议员,要求安倍参拜,对安倍施加压力,如果参议院选举自民党丢掉席位比较多,甚至自民党和公明党加在一起都保不住参议院半数,安倍被追究责任,那么安倍会不会考虑通过参拜来争取右翼的支持,这个选项是存在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毕竟牵扯的因素太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5/3755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