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印度动荡会向周边蔓延吗?如何收场
日期: 2011/08/22 15:11
环球时报

  印度动荡会向周边蔓延吗

  本报驻印度、巴基斯坦、美国、韩国、法国记者联合报道●汪析 郝文

  搅动印度的“新甘地”哈萨雷昨天在首都正式开始反腐绝食,他所处的拉姆里拉广场今后15天内将成为印度政治的风向标,直接牵动被称为“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是稳还是乱”。19日,世界媒体纷传巴基斯坦一名政治活动家宣布于9月绝食以抗议本国腐败、高军费,这被很多人视为印度式动荡第一次在别国被复制。印度媒体称,它们的反腐运动已经传到孟加拉国、香港、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度舆论在痛斥本国腐败之时,也带着一种骄傲的情绪看待本国发生的一切,认为这体现了印度民主制度的成熟,美国官员安抚式的言论被认为是“对印度民主竖起大拇指”。几天来,印度社会情绪高涨,风笛、吉他和舞蹈正把反腐运动变成一场“嘉年华”。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乐观,韩国《京乡新闻》称,印度的大众示威随时可能出现暴力。


  绝食广场成为印度政治中心


  “洗劫这个国家的叛徒不会再被容忍。印度第一场革命后,英国人离开了,但腐败和糟糕的管理没有消失。现在是为了自由的第二场战斗,第二场革命。”19日,印度的反腐偶像哈萨雷在拉姆里拉广场正式开始反腐绝食,绝食前,他像一个演说家那样面对大量支持者发表了激昂的演讲。当天的德里,一度大雨如注,印度的政治似乎像这个国家的气候一样也进入“季风期”。日本《外交家》评论说,印度在出现一场“季风革命”。


  19日临近中午之时,哈萨雷走出已待了3天的提哈尔监狱,他是在印度政府答应了他的一系列条件后才出狱的。印度许多电视台直播了这一刻,支持者冲着他欢呼、鼓掌、撒花瓣,还有人试图触摸偶像。加拿大《蒙特利尔公报》说,穿过街道的哈萨雷像一个“所向无敌的英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论称,印度笨拙的统治者被一个反腐老兵闹得惊慌失措,使印度出现一场风暴。奥地利《标准报》引述“圣雄”甘地的话说,“他们先是忽略你,接着他们嘲笑你,然后他们打你,最后你赢得胜利。”报道称,甘地的格言成为哈萨雷斗争的主旋律,现在他赢了,支持者越来越多,印度在晃动。


  连日的大雨让拉姆里拉广场一片泥泞,19日一早,警察在广场设置路障,载着泥土的卡车进进出出,抽水机、推土机一片忙碌,这一切都是在为人群进驻做准备。印度拉迪夫网站说,5000多名警察将被部署到哈萨雷绝食地点附近,警犬小队和拆弹小队随时待命。


  韩国《文化日报》称,“现代甘地”哈萨雷开始在公共场所绝食,以青年和中产阶级为中心的印度抗议活动进入新的阶段。《京乡新闻》认为,现在示威群众的政治诉求主要是要求政府反腐,但如果政府对此漠视,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实际上,随着印度固有的种姓制度和伴随经济增长在印度蔓延的腐败以及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印度的大众示威随时可能演变成暴力活动。加拿大《环球邮报》19日则尖锐嘲讽“印度的黑钱文化”。文章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承诺“用最近的路灯柱吊死腐败”,如果他活到现在看到“黑钱”占据印度GDP的一半时,他可能自杀。印度还有1.7万亿美元藏在国外,10多亿印度人中只有3200万人纳税。


  “在常常着迷于财富和地位的新印度,板球运动员和宝莱坞电影明星受到疯狂崇拜。在这样一个国度,哈萨雷是一个来自早期、似乎是被遗弃的时代,他头戴白帽,身穿素白棉布衣,令人想起一种甘地式的简朴。他的行为显得土里土气,可能会引起印度城市精英的窃笑,但他却成为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运动的脸孔。”《纽约时报》19日如此描述这个“匪夷所思”的现象。


  哈萨雷的面孔已经遍及印度的各个角落。在北方邦,支持哈萨雷的运动使得无边白帽、粗布、海报、面具、三色旗等多种商品热销。19日,在哈萨雷绝食的台子上,不时有人上去拿着吉他等乐器献歌。事实上,这场反腐示威在印度某种程度上已变成一场“嘉年华”。热情的示威者吹风笛、打朵尔鼓,唱民歌,一些选择静静抗议的人则高举有趣的卡通画或嘲笑国大党领导的政府。每一天,抗议者都会变个花样,无论是有创意的文身、海报还是标语,反腐抗议创意迭出。也并非所有印度人都这么开怀,印度《星期日标准报》19日就声称,“哈萨雷发动了一场内战”。《第一邮报》总结了反对者的主要说法:绝食是一种不民主行为,是情绪勒索;认为靠一个孤零零的法案就能实现无腐败社会是过于简单化的想法;法律应该在议会制定,而不是在街头。


  印度动荡在向亚洲扩散吗?


  19日,许多国际媒体报道了巴基斯坦政治活动家吉汉格尔宣布9月绝食,抗议国家腐败和高军费。


  吉汉格尔坚称不是在学哈萨雷,但印度ibnlive新闻网认为,“哈萨雷给了巴基斯坦活动家绝食的灵感”。多家印度媒体对此似乎感到自豪。印度媒体说,巴基斯坦舆论十分关注哈萨雷事件。而在孟加拉国,博客们开始呼吁反腐,并提出23日在首都达卡等地举行反腐大示威。有人在博客中说:“我们已成为腐败分子的俘虏。孟加拉国需要从这种状态解脱出来。”印度《闪电》周刊称,哈萨雷热像野火一般在蔓延;德国《柏林日报》19日则说,中东北非革命正在慢慢沿着印度洋前进,巴基斯坦也发生各种抗议。文章说,印度反腐动荡会向亚洲邻居发展吗?似乎有规律,但又无法预测。《印度时报》报道说,哈萨雷热已扩散到香港和新加坡,海外印度人举行接力绝食、集会和示威。下周还计划举行更多的示威和筹款会,支持国内运动。志愿者在香港地铁站入口分发传单,解释为什么生活在海外的印度人有必要表达他们对国内反腐的声援。在新加坡,印度人向当地警方申请举行集会。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的评论文章认为,巴基斯坦不一定会掀起哈萨雷热。文章说,许多巴基斯坦人跟其印度邻居一样,受够了政客、军队和其他人的金融腐败。但比起印度,巴基斯坦的公民社会要弱得多。吉汉格尔的堂吉诃德式的运动眼下似乎不太可能得到多少支持。


  英国《金融时报》说,印度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但印度人更在意的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人自豪于能够在板球或政治上教给世界一些东西。19日,多家印度媒体报道了美国参议员麦凯恩否认美国干预印度反腐运动的讲话。《印度时报》以“麦凯恩对印度民主竖起大拇指”为题说,麦凯恩称印度民主“活跃而成功”,完全能够解决当前国内的“纷争和冲突”。麦凯恩称,美国现在也面临相似的“挑战”,而印度当前的抗议是“民主制度的表现”。印度网站上,不少人自信地说:我们是一个比美国更伟大的民主国家,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事情;美国应该关心自己的事情,一个破产者仍旧在四处张望告诉别人该做什么。


  西方媒体似乎没政客那么客气。加拿大《环球邮报》19日说,不要惊奇,近30%的印度议员有犯罪记录或面临指控———从谋杀到拐骗,从伪造到偷窃,之所以无法把他们赶走是因为印度的法律制度———在那里,3000万桩案件悬而未决,要几十年才能宣判。为什么印度人选这些人呢?是因为印度的集体主义文化,家族、部落、种姓和集团决定他们的候选人,即使这个人是罪犯也会选他。

  印度动荡如何收场

  哈萨雷已表示,政府不通过他的反腐法案,他就不离开拉姆里拉广场,无论他生还是死,革命火炬都不会熄灭。BBC说,如果一个人不吃东西但喝水,可以维持60天,不吃也不喝8-10天内就会死亡。

  《华尔街日报》认为,哈萨雷与印度政府之间在进行一场胆小鬼游戏。哈萨雷赌的是,近日公众对腐败和政府行为的愤怒高涨,将有助于他保持势头和支持;而政府赌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中产阶级受够了首都的乱局,群众最终会失去热情。文章引述专家的话说,“双方都需要找到台阶下。这非常微妙,需要娴熟的手腕。”法国《新观察家报》说,哈萨雷并非一个单纯或无争议的人物,他主张的“理想生活”是自给自足、没有电视和酒精饮料的古代印度社会,他主张严格素食,这些都未必真能被中产阶级接受,尽管后者中许多人正因为共同的反腐目标而围绕在他身边欢呼雀跃。并且,他并非是和甘地一样的和平主义者,曾说“100%的非暴力是不可能的”,并因此被质问“80%非暴力是怎样的景象”。文章认为,哈萨雷式的抗争能否奏效需要观察,印度“正处在十字路口”。


  印度《新闻与分析日报》19日说,印度议会现在计划在互联网上发动反击,通过推特、脸谱、YouTube甚至短信服务等各种可能的方式,给反腐运动挖一个洞,破坏它的合法性。一条短信是这么写的:我强烈反对腐败,但我不是哈萨雷!我相信通过议会的民主进程,我不属于任何机会主义分子的政党。我以印度为骄傲,将诚挚地为她做些什么。你决定自己想成为哈萨雷还是一个骄傲的印度人!▲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3615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