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大龄考生:珍惜国家给的机会(图)
日期: 2025/10/15 19:12
新闻来源: 上观新闻

“考公圈”盛传已久的年龄放宽,随着“国考”的最新公告,已经正式在中央层面实施。

10月14日,2026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考试——也就是大众俗称的“国考”——正式发布相关公告,报考年龄首次调整为18周岁到38周岁(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则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最近一段时间,多地考公、考编的年龄限制有所放宽。今年8月,上海市发布2025年度考试录用执法类公务员公告,已经将年龄放宽到38周岁以下。而四川等地下半年发布的事业单位招考公告中,年龄也放宽至38周岁。

在此之前,全国范围内的考公、考编年龄红线,多集中在35周岁。

11月,各地省考即将发布公告。业内推测,省考大概率会跟随国考的步伐,统一放宽到38周岁。社交平台上,曾经“最后一次上岸失败”的博主们,已经开始跃跃欲试。

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为325.8万人,考试人数为258.6万人;23省省考报名总人数超过530万人,实际考试人数预计突破400万人。这场关系数百万人“上岸”的考试,会因此迎来更多竞争者吗?

大龄考公:有人求稳,有人换新跑道

“国考公告已出,年龄果然放宽到38岁!”

Jason第一时间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更新了国考的新闻。

Jason目前在苏州工作,今年35岁。2个月前,他决定尝试报考江苏公务员。在正常的工作日,他会刷上3个小时的公务员考试习题,周末则会去图书馆,花上6个小时,完成公考APP上每周一次的模拟测试,并复盘结果。在复习间隙,他会回家吃饭,陪孩子玩一会儿。


为什么会在35岁的时候,突然选择考公?

记者梳理社交平台上多个以“大龄考编上岸”为主题的账号及内容后发现,这部分人群年龄多集中在30到34岁,已成家并育有小孩,原来从事的多为土木、房地产、互联网等近年来衰退剧烈的行业,在职场中也面临“35岁门槛”。大家之所以想进入体制内工作,“待遇较高”“工作稳定”成为最看重的优点,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想寻找从大城市回老家的跳板和支点。

Jason告诉上观新闻记者,之所以准备考公,主要是现在所处的行业是近年来公认的“夕阳行业”,尽管还没有马上换工作的压力,但他仍然希望为自己储备一些机会。在多番比较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体制内。

“我还是经一个朋友提醒,其实我的年龄也可以考公考编,才开始着手准备复习的。”Jason先后经历过外企、民企、央企,平时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很多,自认很熟悉体制内的工作氛围。“年轻的时候,对于‘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没什么兴趣,但现在年纪大了,经历了行业的剧烈动荡,更倾向于稳定。”

备考困境:难的,不只是做题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老了。”历经数月刷题备考,Jason的行测模考才刚刚突破60。面对大量的行测题目,他自认理解力不是问题,但是题目量太大,有限时间内无法兼顾效率与正确率。

相比应届生来说,大龄考生面临的还不仅仅是应试技能的减退。

1989年出生的河南考生L,在去年12月参加完国考后,曾在社交平台发出“最后一次国考”的感叹。可惜,这次国考并未如愿以偿。

“说实话,进考场是自卑的”“大家体力还跟得上么”“考过才不后悔”“今年最后次,身体吃不消了”……不少30多岁的大龄考生在她的社交平台下留言,分享考公经历,不少类似情况的人在请教如何兼顾孩子和备考。

在大龄备考人员中,都会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更为复杂的家庭情况。这其中,“宝妈”是更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

有宝妈在网上分享亲友得知自己备考时的情景。“年龄这么大,为什么还要考公?”“孩子怎么照顾?”“有这个时间,不如生个二胎……”大部分30岁以上的备考宝妈,身上背负着工作、家庭以及社会观念的多重压力。一旦辞职全职备考,又要给生活和未来增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即使年龄放宽,我也不认为马上会有很多35岁以上的考生涌入。”长期从事考公培训的潘老师分析,公务员考试本身备考强度很大,3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本身精力已经不足,还要照顾家庭;如果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积累的话,很难下决心备考。

体制内“老新人”,真的香吗?

尽管如此,跃跃欲试的人还是很多。

自从上海8月份放宽考公年龄限制后,华智公考35岁左右考生的咨询量就开始明显上升。上海市行政执法系统的某人事部门也和记者确认,这一轮行政执法公务员招录,已经有35岁以上人员报名。

L已经在社交平台更新了自己最新的贴文“你的竞争对手已原地复活”,准备开始重新规划备考安排,“珍惜国家给的机会”。

对于很多旁观者而言,“大龄上岸”固然很厉害,但“这么大年纪进体制”,不会格格不入吗?

上海市执法系统的一位干部向记者表示,从他实际工作中可以观察到,相比一些应届生来说,年龄大一些的公务员新人,拥有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沟通能力更强,在一些直面基层、直面百姓的岗位上,表现得更为游刃有余。

“特别是一些行政执法岗位,就需要‘稳’。这是大龄的优势。”

但同时,他也表示,大龄考生进入体制,肯定会面临一些心理落差。同样是35岁,25岁考入的已经工作了10年,而大龄新人则刚刚开始工作,在后续的晋升、职级评定等方面,“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劣势”。

这也对未来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向记者表示,随着报考年龄限制的放宽,整个公务员人才梯队如何做好衔接、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打破相关职级的年龄限制,是后续需要研究的问题。

“考试本身最能体现‘机会公平’。公务员考试年龄放宽,具有导向性的意义。”他指出,一方面,这与延迟退休政策相呼应,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上热议的“中年危机”、“35岁门槛”等问题的正向引导,给多元化背景的人才,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人才流动起来,大家才会有奔头。“

不过,熊易寒认为,社会各界也应该理性看待这一政策,这并不等于要刻意提高大龄录取的占比,实际受益者规模应该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1323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