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孙德喜:泥淖中的无望挣扎
日期: 25年03月4期

中文导报 文学园地
作者:孙德喜

—论亦夫的长篇小说《五行缺火》

亦夫将的长篇小说《五行缺水》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许多猥琐的灵魂在泥淖中无助地挣扎。亦夫将这篇小说命名为“五行缺火”,意味深长。“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世界构成的最早解释,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些不仅是万事万物形成的基本要素,而且还相生相克,缺一不可。可是在亦夫叙述的世界里,偏偏缺少“火”。那么,这里的“火”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是否就是传统文化的解释呢?显然,亦夫的小说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演绎,而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描写和叙述,表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因而也就不能围绕着传统文化的指向去寻找其意义。我觉得对小说所指称的“火”的阐释应该更广泛一些,而且还应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义学来理解和认识:“火”是燃烧,是能量爆发的体现;“火”放射出亮光,可以驱除黑暗,照亮世界;“火”可以引路,通过亮光引导人和船只等前进的方向……既然是缺火,那就意味着小说中的人物的人生中既缺少引导其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也没有爆发出的能量。小说中的黄薇说:“你和我都属于五行缺火的人,温温吞吞,连痛快地打一场架都难。不过这样也好,即便不算情投意合,也属于臭味相投。”这对于我们了解小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张石 摄影

人在现实中就会因得不到“火”的引导而导致自我的迷失。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人活着,就是要干一番事业,就是要有理想信念,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说事业是具体的人生价值所在,那么理想信念则为干一番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目标则是与事业相联系的人生规划,让自己的理想信念有所落实。可是,在《五行缺火》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众多人物的人生迷失。小说中的许多人物看似忙忙碌碌,好像也有自己的职业和事务,但是就没有干出什么名堂,或者说就没有出应该出的成果。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在艺术圈子里混,其实没有艺术天赋与才华。几个以性解放自居的男人不过是以此为借口行泡妞或者揩油之实。当一个人以追求性爱为人生的全部时,那他一定不会干出一番事业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完全是对性与爱的游戏化,进而亵渎了性与爱,因而其灵魂也就变得猥琐。对于生活中细微琐事,他们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原先的计划。在最个人的事情上,小说中的人物也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费清悠与黄薇谈了6年恋爱,但是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爱情关系,他们没有朝着建立和谐的家庭的方向努力。

由于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人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主体性,从而陷入到人生的茫然和被动之中。到了这样的境地,人就很容易对遇到的事情产生怀疑,无法确定现实的趋向,进而陷入迷茫和混沌之中,结果在不断的纠结中浪费生命,这就使自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力自拔。谢冰源居然精神被他人控制,他不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自我,让自我变成非我。自己对小夏的任何不满与想象中的发作,都被小夏非常轻松地化解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人生。



张石 摄影

陷入泥淖的人由于人生迷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必然对这个世界失去兴趣,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可有可无,可上可下,本质上是一种高度的冷漠。《五行缺火》中“火”还指向一种热度,即人间的温暖与温情。当“五行缺火”的时候,这还意味着人间缺乏温暖与温情,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温馨,小说中的每个人看似经常相约喝酒,聊天,其实都无一例外地冷漠。无论是恋人、夫妻之间,还是母女、父女之间,抑或朋友、同事之间,关系未必紧张,不一定剑拔弩张,并不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但是彼此情感十分淡漠,淡漠到几乎到了没有的地步。即使相互之间来往不少,然而谈不上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五行缺火》中,几乎没有一对夫妻相亲相爱,基本上都是形同路人,彼此隔膜,还有像刘明这样猜忌对方的,根本没有挚爱可言,更不用说起码的信任了。

 
夫妻、恋人之间尚且如此冷漠,更何况存在代沟的父女、母女、一般的同事和所谓的朋友,他们更是隔膜很深。细细琢磨小说中人物的这种关系,不能不让人想到亦夫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婚姻生活白皮书》,那里人物都在作无声的对抗,在对抗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构成了彼此的泥淖,而且就个人来说,冷漠也构成了自己的泥淖,因而,《五行缺火》中的每个人都陷入泥淖之中,虽然有时也可能想到从泥淖中挣脱出来,无奈陷得太深,彼此纠缠非常复杂,最终根本不可能挣脱出来,独善其身,只能作无望的挣扎。

冷漠对于人的心理具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必然导致心理阴暗。反过来,心理阴暗的人,由于缺乏爱心,怨恨和仇视中冷待他人,对于身边的事物及其变化无动于衷,那么人际关系也不会和谐。《五行缺火》中的人物基本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阴暗心理。不是冷漠症,就是封闭症,还有可能患上失眠症、厌食症或者虚幻妄想症。心理的阴暗同样是精神的泥潭,再加上缺乏阳光的照射,可能加重精神的变异,进而陷入悲哀的境地。

所谓行为乖张,就是说人的行为举止,违背情理,不合通常逻辑,让人难以理解,觉得不可理喻。人的行为乖张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心理出了问题,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都与常人不同。行为的乖张表面上看是个人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病变,但是当一个社会众多的人出现这种状况,那就是社会出现了问题。当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时,个人往往是无能为力而且十分无奈的,只能以乖张的行为施展报复,或者以乖张的方式引起他人的关注,还可能在乖张的行为中消沉下去。

人的心理一旦出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不能尽早消除心理上的病症,就可能对其精神造成损害,进而导致精神萎靡,颓废,从而陷入绝望,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谭小芸和红红到雷同家喝酒,满桌人说话没一个正经,都是嬉皮笑脸,嘻嘻哈哈。那个晚上,醉酒的谭小芸和雷同发生了性关系。他们将自己活成了行尸走肉。其实,谭小芸和许多所谓的女作家一样,不过是雷同的一个“炮友”。雷同自己也说得很清楚:“性关系在我看来,就像拥抱、握手一样,是男女之间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只要你情我愿,它就自然而快乐,而快乐有什么可值得羞耻的呢?不过我说的是不受外界干扰的你情我愿,如果一个人进入了婚姻,除非配偶同意,就必须对婚姻保持忠诚。比如一个物质少女,对性根本缺乏认识,这都不在我讨论的范围之内。”很显然,雷同只有性爱观,根本没有爱情观,他那里只有动物性的性,而没有精神层面的爱。而且性在他这里已经完全被游戏化,是他游戏人生的一种方式。其实,持这种动物性的相爱观不只是雷同和夏小芸,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清楚地表明这一点。现代社会的人如果将自己退回到动物的层次,应该说是精神的严重退化或者说是荒漠化。他们按照动物的本能生活,与蒙昧时代的原始人完全不同。如果说原始人没有意识到人的问题,那么现代社会里这些生活在首都的中产阶层则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他们向动物的返祖只能说明他们精神的萎靡与衰落。

费清悠看似玩世不恭,其实是在作自我解构,消解了别人心目中他的美好形象。然而,他的这种解构并非真诚地反思与悔过,更像是一种玩世不恭或者自我解嘲。费清悠灵魂被扭曲,或者说被公众的所谓标准所绑架。人,之所以为所谓的公众标准所绑架,是因为缺乏充分的自信好强大的精神力量,不能自主地面对世界。《五行缺火》中的人物长期为现实的泥淖所困,已经在迷惘和颓废中沉沦,只有靠“装”混行于世。费清悠虽然得到了谭小芸满足了他拥抱的要求,但是冷若冰雕,毫无情感。他期待闻到槐花香味却没有,只闻到了死亡的味道。精神的萎靡让人看到了一幅新世纪末日的图景。
 
阅读亦夫的《五行缺火》,我不由得联想到宗璞的短篇小说《泥沼中的头颅》。宗璞的这篇创作于40多年前的小说以荒诞形式叙述了一群头颅在泥沼中争斗与挣扎的情景,隐喻着一个时代人类的悲剧。亦夫的《五行缺火》叙写的则是新世纪北京中产阶层人士的颓唐人生。中产阶层人士,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收入不菲,生活体面,在整个社会的群体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对于社会的发展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是社会发展前进的中坚力量,然而小说中的这些中产阶层人士却无一例外地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地乱飞乱撞,在泥淖中无望得挣扎,十分可怜,也令人叹息。亦夫的小说不只是向我们呈现了新世纪中产阶层人生的精神图景,更重要的是引起我们深思。(载于作家2025年1月号)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1067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