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消息,中国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于于10月26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日本时间27日凌晨1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李克强,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克强的少年时代,饥饿和动乱伴随着人们,读书更是不易。李克强有着非同一般的好学和执着,来自老师们的教导,也给这位领导人的执政之路奠定了基础。李克强从小学到博士,发奋读书2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留英西方政治制度专家龚祥瑞教授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位大学同学曾说:“如果不从政,他也将成为一名权威学者。”
李克强出身于政治精英辈出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于1999年出任河南省省长一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长。之后,他于2002年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并历任辽宁省委书记等要职,在地方政府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李克强是中共第十五至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七至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李克强当选党内最高领导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2013年,李克强就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宪法规定的两届任期期满后,于2023年3月卸任。
在李克强的政治生涯里,他创造了大国总理的两个“纪录”:2008年,时年53岁的他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理;他也是共和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总理——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十年大国总理任职期间,李克强推动中国政府将重点从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向更加注重内部消费。 李克强在任期间领导国务院,是中国财经、外交、国家安全、深化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 李克强领导国务院于2015年5月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2013年3月,李克强接掌国务院总理一职。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十年间从世界第六跃升至第二位;另一方面,前任政府遗留下来的生态问题、资源问题、内需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房地产泡沫日益增大、以及被常年阻挠无法推进的金融改革问题都是摆在李克强面前的难题。对此,李克强的必须探寻出一条新改革出路。
李克强重视市场作用,强调要让市场主体更好发挥职能。2013年3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他提出了减少行政审批的行政理念,强调要减少、下放审批事项。对确需批准的,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
2015年,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首次提出“放管服”改革概念。李克强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六个“一”改革,其中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
2015年5月,李克强还敦促电信运营商“提网速、降网费”,提出提速降费战略。2018年4月,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提速降费3年以来,国内宽带用户的单价下降90%,移动通信客户的单价下降83.5%。”
2015年5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大陆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准;第三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更加巩固制造业国家地位,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国务院总理。
2018年7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李克强回应中美贸易战时公开表示,中国不会主动打贸易战,但如果对方挑起贸易战,中方必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李克强又强调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只能是损人害己,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
2020年1月,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李克强担任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020年5月,李克强进一步提出“六稳”“六保”。所谓“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李克强将民生幸福视为至高使命,推行了六稳、六保政策,为维护中国社会的安稳与持续发展贡献心力。其政策导向始终秉持“为民务实清廉”之原则,坚决反腐败,恒守政风清廉,得到中国百姓之敬爱。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李克强选择进一步打破海内外、区域界、城乡间的壁垒,还有陈旧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为了让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李克强努力清理各领域当中的束缚和桎梏,推进中国和各国的贸易合作,去各国推销中国的装备制造。他被称为破壁者,更被赞为大中国的“CEO”,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过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他表示,“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只要是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而且要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2023年2月底,即将退休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考察,并发表了简短讲话,被视为告别讲话。李克强呼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李克强在与国务院办公厅全体人员合影告别时表示“人在干,天在看,看来是苍天有眼啊,看着国办同志多年来辛辛苦苦、扎扎实实做出奉献,应该给予奖赏”。
在卸下总理重担的第一个年头,年仅68岁的李克强在为国家操劳了半辈子,就这么与世长辞了。斯人已逝,风范永存。
李克强,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克强的少年时代,饥饿和动乱伴随着人们,读书更是不易。李克强有着非同一般的好学和执着,来自老师们的教导,也给这位领导人的执政之路奠定了基础。李克强从小学到博士,发奋读书2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留英西方政治制度专家龚祥瑞教授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位大学同学曾说:“如果不从政,他也将成为一名权威学者。”
李克强出身于政治精英辈出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于1999年出任河南省省长一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长。之后,他于2002年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并历任辽宁省委书记等要职,在地方政府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李克强是中共第十五至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七至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李克强当选党内最高领导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2013年,李克强就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宪法规定的两届任期期满后,于2023年3月卸任。
在李克强的政治生涯里,他创造了大国总理的两个“纪录”:2008年,时年53岁的他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理;他也是共和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总理——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十年大国总理任职期间,李克强推动中国政府将重点从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向更加注重内部消费。 李克强在任期间领导国务院,是中国财经、外交、国家安全、深化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 李克强领导国务院于2015年5月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2013年3月,李克强接掌国务院总理一职。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十年间从世界第六跃升至第二位;另一方面,前任政府遗留下来的生态问题、资源问题、内需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房地产泡沫日益增大、以及被常年阻挠无法推进的金融改革问题都是摆在李克强面前的难题。对此,李克强的必须探寻出一条新改革出路。
李克强重视市场作用,强调要让市场主体更好发挥职能。2013年3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他提出了减少行政审批的行政理念,强调要减少、下放审批事项。对确需批准的,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
2015年,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首次提出“放管服”改革概念。李克强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六个“一”改革,其中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
2015年5月,李克强还敦促电信运营商“提网速、降网费”,提出提速降费战略。2018年4月,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提速降费3年以来,国内宽带用户的单价下降90%,移动通信客户的单价下降83.5%。”
2015年5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大陆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准;第三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更加巩固制造业国家地位,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国务院总理。
2018年7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李克强回应中美贸易战时公开表示,中国不会主动打贸易战,但如果对方挑起贸易战,中方必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李克强又强调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只能是损人害己,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
2020年1月,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李克强担任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020年5月,李克强进一步提出“六稳”“六保”。所谓“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李克强将民生幸福视为至高使命,推行了六稳、六保政策,为维护中国社会的安稳与持续发展贡献心力。其政策导向始终秉持“为民务实清廉”之原则,坚决反腐败,恒守政风清廉,得到中国百姓之敬爱。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李克强选择进一步打破海内外、区域界、城乡间的壁垒,还有陈旧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为了让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李克强努力清理各领域当中的束缚和桎梏,推进中国和各国的贸易合作,去各国推销中国的装备制造。他被称为破壁者,更被赞为大中国的“CEO”,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过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他表示,“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只要是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而且要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2023年2月底,即将退休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考察,并发表了简短讲话,被视为告别讲话。李克强呼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李克强在与国务院办公厅全体人员合影告别时表示“人在干,天在看,看来是苍天有眼啊,看着国办同志多年来辛辛苦苦、扎扎实实做出奉献,应该给予奖赏”。
在卸下总理重担的第一个年头,年仅68岁的李克强在为国家操劳了半辈子,就这么与世长辞了。斯人已逝,风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