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与激情间自如飞舞
——记赤子之心对音乐的张昊辰
■ 中文导报记者 杜海玲
10月19日,张昊辰的钢琴会在东京墨田区举行。这次他在日本演出六场。
人们也许还记得2009年,一位全盲的日本钢琴家获得冠军,给世间送去无数感动和激励。而人们也许不知道,就是那一次,他是和一名中国钢琴家共同并列获得了冠军的。他就是张昊辰。当时,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于5月22日在美国沃斯堡拉开帷幕,激烈角逐17天后才分胜负。
之前就听过他的演奏,但依然惊心动魄。
19日那天,记者旁边的座位上是一位美丽雍容的女士,很凑巧,她正是张昊辰的母亲。她讲了张昊辰小时候练琴故事。原来,张昊辰的父母都喜欢唱歌,才3岁多的小昊辰也跟著时常引吭高歌,听他发音蛮准,父母就为他买了一架钢琴,也因为据说钢琴能给小孩开发智力。谁也没有想到,张昊辰与钢琴一接触,就很快显现了天分。当时教他的老师立即告诉家长说,这是个天才,一定要培养。
张昊辰的母亲说应该感谢那时候的启蒙老师,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那并不宽敞的礼堂里,他为孩子们举办钢琴演奏会,每个孩子都上台演出。当时张昊辰4岁,大人要抱他上台,放到钢琴前的椅子上,他就哇哇大哭。于是只好抱下去,先换别的小朋友弹。如此反复了3次。到第4次,他不哭了,但是,弹了一曲后不肯下去,还想再弹。
正如璀璨的宝石需要天时地利,需要很多时光与周围环境的契机一样,一个人的成就也离不开自身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契合。张昊辰的天资,家长的指导,老师的发现,后来的努力和机会,只有很多因素集中融汇得服帖安稳恰到好处,一个叫人感受音乐奇妙的钢琴家才可能诞生。
来日本演出之前,张昊辰在夏威夷大学讲音乐,该大学的老师吉原真里介绍道,他深深让人知道什么是天才。
事实上,张昊辰目前一年里只有三分之一时间呆在母校美国音乐学院,另外有3分之二时间,是一直在全世界演出。演出完回酒店,再整理行装去下一个驿站,这样的节奏并非每个人能负担。而张昊辰在这样忙碌的生活中,一年只感冒一次。除了年轻,也让人感到能够适应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演奏家的实力。
日本演出后,日本听众这样形容他的演奏:右手仿佛在旅行,而左手缠绕上来,天衣无缝。
想买他的CD,可惜还是只有那次比赛时的,还没有出新CD吗?
听说他实力在十井(日本金奖得主)之上,所以去听了,果然是一种透明的感觉,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处理得非常好……
一个成熟的音乐家,其实还是一个刚刚21岁的青年。他说“平时会听音乐,看看书、看看电影,还有画画,偶尔写点诗。只是玩玩,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当然也会和自己欣赏的朋友交流一些艺术方面的看法。”
张昊辰被评价为非常知性,确实,看他的微博,就能看到他一直在思考,在吸收,凭著丰饶的感性做理性的思索。“在东京一西餐店吃饭时,听闻三岛由纪夫自杀前是在这里吃的最后一餐。我只觉讽刺:三岛一生极端抵制日本被西化而最终为此决绝地自杀,却在自杀前选择一家西式料理店作最后一餐? 后又想,保卫本土文化和享受他国文化之间本就不存在任何“道德”矛盾。文化本就没有理由不被保存,也本就没有理由被拒绝。”
现代人的生活十分匆忙,它看上去并不适合纯粹的艺术家生涯,或者说,要以一种非常纯粹的姿态活在充满喧嚣与浮躁的现代,需要自身沉潜的能力和内在沉吟的慧根。张昊辰的妈妈说,希望他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而张昊辰也说,“我觉得只要能够保持一颗对音乐的赤子之心,就不怕因为音乐之外的东西而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