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 记者文佳
1月31日,由日中友好会馆、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祈祷与祝福的蓝布——中国贵州蜡染展》开幕式在日中友好会馆举行。中国驻日大使馆、中国美术馆、日本外务省、文化厅、国际交流基金、日中友好和文化团体代表及各界人士近百人出席开幕式。
据介绍,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此次展出的约60件作品,是从中国美术馆收藏的贵州蜡染工艺品中挑选出的代表作,其中有“招魂幡”、“子守带”等传统作品,体现出精湛的贵州蜡染工艺。
展出期间,来自中国美术馆的馆员进行了现场解说,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浓郁的民族风情服饰,细腻的贵州蜡染技艺,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吸引了日本观众的目光,在精美作品前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祈祷与祝福的蓝布——中国贵州蜡染展》展览于1月28日正式展出,至2月22日结束。
1月31日,由日中友好会馆、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祈祷与祝福的蓝布——中国贵州蜡染展》开幕式在日中友好会馆举行。中国驻日大使馆、中国美术馆、日本外务省、文化厅、国际交流基金、日中友好和文化团体代表及各界人士近百人出席开幕式。
据介绍,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此次展出的约60件作品,是从中国美术馆收藏的贵州蜡染工艺品中挑选出的代表作,其中有“招魂幡”、“子守带”等传统作品,体现出精湛的贵州蜡染工艺。
展出期间,来自中国美术馆的馆员进行了现场解说,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浓郁的民族风情服饰,细腻的贵州蜡染技艺,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吸引了日本观众的目光,在精美作品前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祈祷与祝福的蓝布——中国贵州蜡染展》展览于1月28日正式展出,至2月22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