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诺贝尔奖离中国人又近一步
日期: 2009/10/12 20:41
申文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宣布,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以及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高锟提出的光纤通讯理论,在过去40年里引发了人类通信技术的革命,他为此获得“光纤之父”美誉,今年将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金。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金山,1949年随家人迁居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就读,分别于1957年和1965年获得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高锟长年在英国学习工作,入籍后成为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的学术成就表现在1966年发表论文,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取代铜导线用于长距离通讯——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高锟的教育成就显示在1987年至1996年期间,他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进一步完善并提升了中大的学术结构和教学结构。高锟荣膺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名至实归,不仅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也让“诺奖情结”深重的中国人觉得诺贝尔奖离我们更近了。

中国刚刚举行了建国60周年庆典。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实力都在加强、水准都在上升,在科技领域也越来越充满自信。杨振宁教授认为:本次高锟获奖,显示诺贝尔奖评审团开始重视应用科学研究。如此,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今后可能获得更多机会。

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皇冠上的明珠。虽然诺贝尔奖的评选是事后追认、作用是锦上添花,但中国迄今没有一位本土人士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还是令人遗憾。自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至今已有8位华裔科学家折桂——包括1976年丁肇中获物理学奖、1986年李远哲获化学奖、1997年朱棣文获物理学奖、1998年崔崎获物理学奖、2008年钱永健获化学奖、2009年高锟获物理学奖。

高锟是拥有香港教育背景,又回馈香港社会发展的华人科学家,可以说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位获奖者。高锟获奖,给香港,给中国,也给全球华人社会带来了惊喜和荣耀,也传递了信心和勇气。历年来,有关“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的疑问不绝如缕,对此不妨从外在环境的变迁和内在心态的调整两方面着眼,或许可以得出令人释然的结论。

诺贝尔奖不是即时性的奖项,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专业方面的获奖成果,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人类社会发展证明的。所以,诺奖的追认性质与研究成果之间的时间差在扩大,滞后效应明显。迄今,中国大陆尚未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反映了三、四十年前中国的水平。今天,中国的经济在发展,客观环境在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环境、体制获得突出改善,中国的科学和教育水平在与世界接轨,这都为中国人挑战诺贝尔奖创造更多机会。今天的努力将在十年、二十年后获得认可,得到褒奖——当然,这绝非最终目的。

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 中国人的眼界高了,心胸宽了,对诺贝尔奖也持以更加理性的平常心来看待。中国当然需要诺贝尔奖的肯定,但一个诺贝尔奖却不是全部,不可能包括一切。多年来,中国人的心态得到锻炼和调整,更清楚认识到诺贝尔奖不是有心栽花的目标,却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抬头仰望星空,望眼欲穿,诺贝尔奖离我们很遥远;低首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诺贝尔奖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近。高锟教授喜获诺奖,让世人看到诺贝尔奖离中国人近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1429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