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与世界遗产相伴一生 ——记周剑生的摄影创作之路
日期: 09年03月4期
与世界遗产相伴一生 ——记周剑生的摄影创作之路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1994年,周剑生从日本出发,拍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迄今15年。

多年来,周剑生怀揣著中国护照,以个人之力走遍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拍下了300多个世界遗产项目,成就了华人摄影界一道灿烂的风景。

2008年8月,周剑生拍摄的200幅世界遗产专题摄影,经奥委会严格审查后成为唯一获准进入奥运村展示及装饰的作品,凸显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周剑生的世界遗产摄影,轰动中国,惊艳世界,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成为世界文明的永恒纪录。

2009年1月,周剑生经比利时、荷兰进入土耳其,又坐汽车进入叙利亚、黎巴嫩,后飞往阿曼、巴林等国,完成了一次充实的中东之旅。虽然,中东地区正经历著战火纷飞,但周剑生对世界遗产和历史文明的向往超越了战火的威胁。此次旅行,周剑生拍摄了 11个世界遗产,其中有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古建筑群,也有阿曼建造于6000年前的古坟。

在中东,周剑生与当地住民交往、与出租汽车司机打交道、还与军人和士兵交涉,就像他走遍世界任何地方一样,毫无惧色。他感觉到,最危险的地方其实最安全。在伊斯兰教义的引导下,在军人政府统治下,那些国家少偷盗、少行窃。在中东,周剑生经常乘坐夜行巴士,却从来没有丢失过东西;相反,迄今让他最心疼的一次失窃是在2007年6月的欧洲之旅。那次是为了奥运展而赶赴欧洲补拍照片,周剑生在45天时间里行走13个国家,横跨了整个欧洲。途中,他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火车站被偷走了全部摄影器材。不过,所幸个人证件没丢、照相胶片没丢,他就地重新购置器材后,继续完成了瑞典、丹麦、芬兰三国的拍摄工作。

自2002年举办第一个世界遗产摄影展后,周剑生逐渐出了名,几乎成为世界遗产的代言人。如今,周剑生走遍世界,随身携带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亲笔签署的英文、日文、中文介绍信,这成了他的通行证。在网络上,只要输入周剑生的英文名字进行搜索,马上会出现大量的个人简历、照片,以及他拍摄世界遗产的动人故事。在东欧波兰、在意大利威尼斯,他就是通过这种方法住进旅店,完成拍摄,也验证了世界遗产无往不利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周剑生已走过40多个地方,拍摄了37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日本,他完成了14处世界遗产的拍摄;在韩国,他也完成了9处世界遗产的拍摄。周剑生感觉,全世界最难拍的地方是日本,因为许多世界遗产不属政府管理,而由寺庙和住持管理。这些世界遗产以自然的方式存在著,不需要宣传,不需要传播,有的更与日本出版机构签有独家影像公布协议,这为周剑生的拍摄活动带来了不少困难。尽管如此,周剑生总是以他不折不挠的毅力去沟通、去感动,最后取得理解,完成拍摄。

每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在世界各地召开,都会公布一批新的世界遗产名单,这让周剑生的拍摄永无止境,拥有了持续创作的可能。今天,年过半百的周剑生依然背著沉重的摄影包,顶著一身臭汗,风尘仆仆地出没于世界各地遗产遗址,虽然从事著艰辛的个体劳动,却常常沉醉其中,乐而忘返。

有很多朋友劝周剑生不必再这样拼命三郎式地亲历亲为,但他认为自已很幸福,愿与世界遗产相伴一生;也有不少朋友羡慕周剑生,认为他才是真正地为自己活著,没有顾虑,没有惧怕,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不用惴摩上司的心意,彻底拥有并支配了自己的时间。对此,周剑生感叹说:人啊,只要自己不怕自己,就什么都不用害怕。在这个世界上,我任何地方都敢去,任何人都敢交涉,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周剑生的世界遗产摄影,已经成为一个耀眼的品牌。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周剑生都是为数极少的,能够靠照片养活自己的摄影家。在日本,拥有90年历史的著名杂志《妇人公论》连续两年连载周剑生的世界遗产摄影,前后多达78张照片,显示了对一位华人摄影家的重视;著名自然科学杂志《Newton》(牛顿)曾经以16 版大跨页刊登了周剑生的世界遗产摄影主题,引起震撼。

对于自己的创作追求和人生坚持,周剑生在悼念已故友人迟小宁的文章里表露了心声。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战死疆场是战士的殊荣。我想即使再给你一次生命,你还会这样做:不为物质诱感所动,为自己所爱的事业而活。耐得住常人难以忍受的大苦大难并能成就的人不多;从当年四月影会一路走来依然从事著摄影事业,用自己的生命创作人生作品的人更不多——你是榜样,我愿随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0056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