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承接这些新兴市场资产的风险与机遇,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还需要区别看待。
金融机构被迫大瘦身
美国银行业巨头花旗集团去年5月就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削减大约4000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这些资产大约相当于公司总资产的22%。花旗表示,该资产削减计划将在几年内完成,并将提高公司的收益质量。
当时,花旗这一“瘦身”计划的规模和涉及广度就令一些分析师感到不安。分析人士指出:“出售如此大量资产的唯一理由是,你可能面临的亏损比你最初预计的要多得多。” 今年1月,花旗在发布了亏损高达187.2亿美元的去年业绩后,宣布将把集团分拆为两部分,以便筹集更多资金,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优势业务上。花旗还宣布,与摩根士丹利整合双方的交易业务部门,打造全球最大证券公司。摩根士丹利将向花旗支付约27亿美元,与花旗下属的美邦公司组建合资公司。
去年至今,花旗陆续出售了一些海外资产。而有消息称,美国花旗集团的管理层还在考虑如何处置墨西哥银行业务。该业务曾为花旗集团2007年36亿美元的总利润贡献了约一半。不过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花旗集团的财务状况继续恶化,该公司的管理人士将不得不考虑出售旗下墨西哥银行业务的可能性。
另据报道,苏格兰皇家银行2月时已聘请摩根士丹利为其出售亚洲资产,这些资产是2007年从荷兰银行手中收购的,包括在香港、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地区的银行以及金融服务等业务。当时该公司支付了100亿英镑,不过,受经济和金融市场滑坡影响,许多资产价值目前已经大幅缩水。
美国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日前将旗下的车险业务重新命名,为潜在买家提供便利。市场人士表示,为了尽快偿还政府贷款并增加公司流动性,AIG即将展开大规模的资产出售计划,车险业务是其最容易出售的资产,而其美国以外的国际业务也受到买家的关注。
政府大举注资金融巨头
随着金融危机持续向纵深发展,大批美欧小银行破产倒闭,而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对资金极为“饥渴”。
1月,在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宣布疲弱的业绩后,美国政府宣布,向美国银行注资200亿美元,并为其1180亿美元的资产提供担保。
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2月10日公布了新的金融救援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联邦政府将通过由公共基金及私募基金共同组成的融资基金注资,来吸纳本国银行业总额至少5000亿美元、最多可达1万亿美元的账面不良资产。此外,财政部还将参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扩大到1万亿美元的、以资产支持证券为抵押的放贷计划。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去年获得政府1500亿美元的救助之后,目前有望再获政府3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
“去杠杆化”过程难免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指出,美欧金融机构剥离资产,一方面是“去杠杆化”的过程,即努力减少负债,减少借贷,增加净资产,这是对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暴露出的过分融资、较高杠杆问题的纠正。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资产的出售也是出于规避东道国经济风险的考虑。他指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东欧国家和东南亚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由于经济受冲击大,外债较高,面临相当高的风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欧美金融机构出售新兴市场资本,有些是出于自身的资金压力迫不得已。但这从客观上,增加了当地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
张明称,这些出售行为打压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加强了当地资本外流的趋势,会造成本国货币的贬值。不过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资产的出售价格会有吸引力,蕴藏着一定的机遇。
陈凤英则指出,目前全球经济还处于下行周期中,对于这些资产的投资机会还不好说,具体而言,购买时的决策很重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