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
浙商,这个被誉为中国最具希望的商人群体,这个被冠之以“中国的犹太人”的商业部落,却在2008年被外界贴上了“跑路、自杀、破产”的标签。导致这些风光一时的商人从高峰陨落的原因有许多,媒体调查发现,部分浙商竟然以因赌败家的非正常方式突然陨落。
2008年岁末,浙江温州市城西的鹿城工业区内,温州黛梦特鞋业突然宣布倒闭。此后不久,温州永嘉瓯北镇也传出了企业倒闭老板逃逸的消息。温州市工商局发布的一则消息称,经他们核实,温州的华衫、班龙、弘伦、汉诗等4家服饰公司以及乐清芙蓉橡胶公司、温州塞格鞋业公司等都在去年底左右突然倒闭。浙江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去年,浙江有2万多家民企消亡,其中老板逃逸、突然消失而直接导致“非正常死亡”的企业也有300多家。
分析人士认为,浙江这些“非正常死亡”的民企中,有部分企业主因为突然失去了国际订单,一时间无所事事且情绪焦灼的他们便借赌消愁或取乐,甚至期望能从赌博中捞回一些资本用于制造业的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谁知这种非生既死的“生死游戏”﹐非但不能使企业主解围反而加速了企业的倒闭。
一时间,围绕因赌败家的传言四起,温州坊间传出温州多家知名鞋企老总赴澳门赌博,总共输掉13亿,致使几家企业易主的消息。与此同时,中国饰品行业老大、义乌名企新光集团也被传涉及赌博损失上亿元。
对于温州和义乌两地知名企业因赌受困的传言,警方很快就介入调查。尽管因查无实据,温州一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信息的人士最终被拘,当地媒体也发布了类似于辟谣的消息。但是,坊间关于浙企掌门人赌博而败家的传言仍然不断,记者根据网络检索和采访的材料,发现被传赌博败家的浙商已经达到近20名,其中不乏当地的知名企业或龙头企业。
浙商,这个被誉为中国最具希望的商人群体,这个被冠之以“中国的犹太人”的商业部落,却在2008年被外界贴上了“跑路、自杀、破产”的标签。导致这些风光一时的商人从高峰陨落的原因有许多,媒体调查发现,部分浙商竟然以因赌败家的非正常方式突然陨落。
2008年岁末,浙江温州市城西的鹿城工业区内,温州黛梦特鞋业突然宣布倒闭。此后不久,温州永嘉瓯北镇也传出了企业倒闭老板逃逸的消息。温州市工商局发布的一则消息称,经他们核实,温州的华衫、班龙、弘伦、汉诗等4家服饰公司以及乐清芙蓉橡胶公司、温州塞格鞋业公司等都在去年底左右突然倒闭。浙江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去年,浙江有2万多家民企消亡,其中老板逃逸、突然消失而直接导致“非正常死亡”的企业也有300多家。
分析人士认为,浙江这些“非正常死亡”的民企中,有部分企业主因为突然失去了国际订单,一时间无所事事且情绪焦灼的他们便借赌消愁或取乐,甚至期望能从赌博中捞回一些资本用于制造业的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谁知这种非生既死的“生死游戏”﹐非但不能使企业主解围反而加速了企业的倒闭。
一时间,围绕因赌败家的传言四起,温州坊间传出温州多家知名鞋企老总赴澳门赌博,总共输掉13亿,致使几家企业易主的消息。与此同时,中国饰品行业老大、义乌名企新光集团也被传涉及赌博损失上亿元。
对于温州和义乌两地知名企业因赌受困的传言,警方很快就介入调查。尽管因查无实据,温州一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信息的人士最终被拘,当地媒体也发布了类似于辟谣的消息。但是,坊间关于浙企掌门人赌博而败家的传言仍然不断,记者根据网络检索和采访的材料,发现被传赌博败家的浙商已经达到近20名,其中不乏当地的知名企业或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