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科学院专家:  社会骚乱增加并不代表危机
日期: 09年02月3期

虽然中国社会骚乱(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中国发生社会革命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中国科学院专家指出,中国民众在面对社会不公义时,大多选择私下解决;而调查也显示,民众对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工作满意度其实在上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二平博士指出,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从1993年的超过1万起,持续增加到2005年的超过6万起,2007年已经超过8万起。

他说,2008年的群体性事件虽然比2007年高,但增加的幅度已经低于2005年到2007年这段时间。

王二平形容群体性事件对当局就如体癣——它让你不舒服但却不至于致命;被问及中国未来发生革命的可能性,他表示任何事情皆有可能,但革命的几率微乎其微

他认为,涉及群体性事件的民众主要不满地方的行政管理,他们有合理的诉求,但是无法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表达,他们不似官方所说的有组织性,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目的有限的手段。

他说:群体性事件是弱势群体对当地政府施压的策略。

中科院从2004年到2008年对五个中西部省份193个县,近1万个城乡居民的调查发现,民众对于中央政府的工作满意度在2005年略超过50%,到2007年约65%;对地方政府的满意度在2005年只有约1%,2006年上升到近30%,2007年比上年略降一两个百分点。

王二平认为,这说明地方政府的工作也在改进,并获得民众认可,特别是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满意度差距在缩小,对预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积极意义

此外,中国民众在遭遇不公义时,很少首先选择抗争。2008年的调查发现,46%选择私下解决,32%选择上访等法律途径,10.3%选择忍气吞声,只有11.1%选择一些不恰当的对抗行为。

如果纠纷无法私了,仍然有绝大比例的民众选择恰当的途径,如向媒体反映,向政府上访,到法院打官司。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7/9759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