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重点高校大三学生小李,1月8日上午,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是他第三次进入考场。此前两次,他考了58分和57分。
考前半小时,他手机上出现了一条短信,是考题答案和作文题目。小李一位同学的朋友,去年就是通过某种特殊渠道提前弄到考题答案,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
“ 现在校园里,预先买卖答案的人不少,价格差不多为七八百元,先付定金,事成后补齐。”小李表示,如果能弄到真题也算物有所值,但“其实还是假的多”。
如何甄别获取答案的真实性,关键看作文题目。小李收到的是关于下岗失业的主题,卷子发下来后,作文是有关竞选学生会主席的发言。
小李显然不够走运。但是今年四六级作文题以及部分答案已经在考前出现在互联网上,不少考生“幸运”地获悉。较之前几年连续发生的重庆、北京考务人员泄露四级考题的案件,今年考题泄露又有新的突破:六级考题答案首次被泄露。
一时间,国内各大网站都将此事件放在头条显著位置,网友评论热烈。
针对此次考题泄露事件,教育部目前态度只有3句话:教育部对此极为关注,正在做进一步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
追溯源头,四级考试始于1987年9月,六级考试则开始于1989年1月。全国每年举行两次四六级考试,今年报考人数已达到600万。考试也从起初仅仅针对学校内部教育的考核,“异化”为一根几乎与高考同等效力的指挥棒───考试本身被赋予了很多脚注和决定性色彩。比如,四级不通过不能拿学士学位;六级不通过,不能拿双学位,也不能拿硕士学位;用人单位招聘,六级证书也往往成为必要条件。
“我对这类需要长期记忆的科目根本不感兴趣。”小李无奈地说。
寻找考试“枪手”、毛遂自荐者的广告公然贴在各大校园的公告牌上。泄露考题的事件也连年发生,“年年调查年年泄”,网友们失望地发泄着不满情绪。高校老师们则表示,巨大利益驱动下,泄题、作弊之风日后会愈演愈烈,甚至有些地方采取的手段令人匪夷所思。
“答案交易出现后,有谁还愿意傻傻地花费时间苦学。”网友们纷纷表示,“真的该反思四级考试的必要性了!”
作弊泄题事件背后牵扯出巨大商业利益链条,这都是英语考试异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四六级考试成为社会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后,作为主导教育的部门也是沾沾自喜,痛并快乐着。”
他曾经作过粗略估算,每个考生上缴十几到二十几块钱报名费,600万人参考,一年两次,那么光报名费的收入就是上亿元,这些费用最终花在哪里?
去年,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仅仅是一个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89年以来就违规集中各地考试费2.24亿元,未上缴财政专户,并从中坐支相关考试费用等1.9亿元。
社会对证书和考试的迷信,扭曲了外语教学本身。另一位研究机构的学者把这类考试比作全国各地的开发区热,“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大院校纷纷参与211评比工程,其中四六级考试也就被赋予更多内容,成为考核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
然而,整日忙着考级的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提高。“这种考试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英语依旧张不了口,写不出东西,无法和外国人顺利交流。”中央财经大学一位有着20多年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感慨道。
一些高校英语教师对此也是牢骚满腹,“社会不应该把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我们和学生一样,是考试制度的受害者。老师们在教学上根本没有自主性,如果平时讲一套学习方法,考试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教师就会逐渐失去权威。”
“中国这么大,国情如此复杂,实行一种考试制度,实在不合理。”学者们纷纷指出。
“年年泄题今又泄” / 英语四六级考试难掩积弊
日期:
05年01月3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8/9547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