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世界各地接二连三的天灾中,日本迎来了阪神大地震十周年。
阪神大地震作为日本战后受灾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日本人的记忆中。在地震发生后的这十年中,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各式各样的纪念建筑不断出现,不要说日本人,就连外国人也都知道了。那么阪神地震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地震呢?那是一次7.3级的大地震,震源在神户东南的兵库县淡路岛,夺走了6433条命,至今去神户还能看到当时因受灾而坍塌的高速公路遗迹。从照片上就可以想象当时的惨状。在阪神这个经济高度发达,人口密度稠密的中心地带发生如此剧烈的大地震,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次恐怖的地震。就在阪神地震发生的17年前,我们的祖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唐山地震是7.8级,尽管震级比阪神地震高的不多,但是却死亡24万,重伤16万人之多。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不能简单地用发生时间的前后来做诠释了。尽管1976年的中国和1995年的日本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城市建筑的建造质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损失上如此鲜明的对比更多的是人为救助和防范意识上的不足造成的。更不要提谢绝国外援助这样荒唐的举动了。事实上,1923年发生在东京地区的关东大地震,震度达到8.2级,死亡人数也有14.3万人。但是,24万和14.3万,1976年和1923年的对比岂不是更让人心酸么?在关东大地震后,日本痛定思痛,开始更加重视防灾规划和整个城市对灾难防御的综合规划。在现在的日本,只要有地震发生,哪怕只有2、3度的小震,数分钟之内,警告信息就会通过电视传遍全国,并且随后的跟踪报道不断。从近两年日本发生的自然灾害来看,日本整个社会在对自然灾害后的救护工作已经非常系统化,而且极度高效。在灾害发生后,几乎所有被灾害覆盖地区的民众都会在一天左右的时间内被转移到安全地点,而相应救护物资甚至是零时间到位的。同时伤亡人员的搜索工作非常有秩序,在各地的日本居民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灾区的最新状况。日本社会的高度组织化抗灾系统实在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近期东南亚的海啸。至今为止,死伤人数已攀升到10几万人,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之后的统计中,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攀升。在当初海啸初发的几个小时中,几乎没有一个旅游点和人口聚集地实时获得海啸来临的消息。可以想象,如果有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系统,第一时间被害的人数将会大大减少。事实上,在观光旅游点,能够实时转移到附近的宾馆,并不会有没顶之灾,而对大部分游客来说,这种转移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在海啸肆虐的后期,很多国家还是没有能够组织起有效的救助和避难系统,导致很多人在完全可以避免受伤害的情况下,无辜送命,这也是为什么受害人数在很长时间内一路攀升无法遏止的原因。到了海啸过后,还有无数人因为救援系统的松散混乱,导致死亡。尽管有国家综合实力不足的原因在里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薄弱的防灾意识,几乎没有的抗灾系统是这次海啸死伤人数过多的最主要原因。
地震也好,海啸也好,人类还无法准确预报,更无法阻止它的发生,但是通过良好的组织和时刻不放松的防范意识,人类可以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一年一度的阪神地震纪念活动值得很多国家藉鉴和学习,纪念死者的同时也就是在提醒自己和大家,不要让更多的人在天灾中无辜地死去!
阪神大地震作为日本战后受灾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日本人的记忆中。在地震发生后的这十年中,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各式各样的纪念建筑不断出现,不要说日本人,就连外国人也都知道了。那么阪神地震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地震呢?那是一次7.3级的大地震,震源在神户东南的兵库县淡路岛,夺走了6433条命,至今去神户还能看到当时因受灾而坍塌的高速公路遗迹。从照片上就可以想象当时的惨状。在阪神这个经济高度发达,人口密度稠密的中心地带发生如此剧烈的大地震,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次恐怖的地震。就在阪神地震发生的17年前,我们的祖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唐山地震是7.8级,尽管震级比阪神地震高的不多,但是却死亡24万,重伤16万人之多。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不能简单地用发生时间的前后来做诠释了。尽管1976年的中国和1995年的日本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城市建筑的建造质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损失上如此鲜明的对比更多的是人为救助和防范意识上的不足造成的。更不要提谢绝国外援助这样荒唐的举动了。事实上,1923年发生在东京地区的关东大地震,震度达到8.2级,死亡人数也有14.3万人。但是,24万和14.3万,1976年和1923年的对比岂不是更让人心酸么?在关东大地震后,日本痛定思痛,开始更加重视防灾规划和整个城市对灾难防御的综合规划。在现在的日本,只要有地震发生,哪怕只有2、3度的小震,数分钟之内,警告信息就会通过电视传遍全国,并且随后的跟踪报道不断。从近两年日本发生的自然灾害来看,日本整个社会在对自然灾害后的救护工作已经非常系统化,而且极度高效。在灾害发生后,几乎所有被灾害覆盖地区的民众都会在一天左右的时间内被转移到安全地点,而相应救护物资甚至是零时间到位的。同时伤亡人员的搜索工作非常有秩序,在各地的日本居民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灾区的最新状况。日本社会的高度组织化抗灾系统实在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近期东南亚的海啸。至今为止,死伤人数已攀升到10几万人,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之后的统计中,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攀升。在当初海啸初发的几个小时中,几乎没有一个旅游点和人口聚集地实时获得海啸来临的消息。可以想象,如果有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系统,第一时间被害的人数将会大大减少。事实上,在观光旅游点,能够实时转移到附近的宾馆,并不会有没顶之灾,而对大部分游客来说,这种转移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在海啸肆虐的后期,很多国家还是没有能够组织起有效的救助和避难系统,导致很多人在完全可以避免受伤害的情况下,无辜送命,这也是为什么受害人数在很长时间内一路攀升无法遏止的原因。到了海啸过后,还有无数人因为救援系统的松散混乱,导致死亡。尽管有国家综合实力不足的原因在里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薄弱的防灾意识,几乎没有的抗灾系统是这次海啸死伤人数过多的最主要原因。
地震也好,海啸也好,人类还无法准确预报,更无法阻止它的发生,但是通过良好的组织和时刻不放松的防范意识,人类可以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一年一度的阪神地震纪念活动值得很多国家藉鉴和学习,纪念死者的同时也就是在提醒自己和大家,不要让更多的人在天灾中无辜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