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转落中国第三贸易伙伴 / 中日形成贸易互让调节机制
日期: 05年01月3期
  本报讯(记者 张石)据中国海关总署11月公布的资料,去年中国的贸易额和上一年相比增加37%,达1547亿4000美元,贸易黑字为319亿8020万美元,是1999年以来最高值。中国的贸易对象,第一位为欧盟,第二位为美国,日本转落为第三位。
  中国贸易额增加以及中国贸易黑字增加是否会引发更多贸易摩擦,本报记者采访了日本贸易振兴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薮内正树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冯昭奎先生,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薮内先生认为:虽然中国的出口总额较大,但据2003年统计数字,有53%是外资在中企业的出口,中国对日出口有90%与日资有关(或独资,或合资等)。现在,日中间已建立起根据供求关系控制对日出口量的机制,中国企业和日资企业现在都在有秩序地出口,同时这些企业在中国本土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日本媒体的报道也证实了薮内先生的说法,如在3年前酿成中国贸易摩擦的大葱出口,2003年中国向日本出口4万5000吨,2004年受台风以及中越地区地震影响,日本国内生产量大跌,到11月已从中国进口的大葱总量达6万2000吨,增加了38%。11月的进口大葱价格从高峰期的一公斤159日元下降至100日元,为此中国食品土畜输出入商会在12月23日发出通知,要求向日本出口的中国大葱最低价格定为一吨700美元,这样就使日本的进口大葱批发价不低于一公斤100日元左右,缓解了日本农民和商家对中国大葱进口的紧张情绪。
  薮内担心中日今后的贸易摩擦会出现在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原材料上,因为中国经常对外国进口的原材料进行反倾销。
  冯昭奎认为,中国目前虽然出口大量商品,甚至全世界每五支笔中就有一支是中国产的,但在质量上不能和日本相比。日本不应该和中国争夺原料,而应该进一步进入中国的市场,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951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