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幸宇
今年4月5日,是明石海峡大桥竣工通车10周年纪念日。10年来,这座钢铁长虹历经无数次狂风暴雨考验,巍然屹立,使明石海峡这一阻断本州与四国的天堑变为通途。白昼,大桥气势磅礴,高耸入云,入夜,桥身万灯齐明,绚丽多彩,其壮丽景观成为关西地区一大观光名胜,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该桥的诞生可谓历久弥坚。大桥竣工之前,轮渡是本州至淡路岛的惟一交通运输工具,将阻断陆上交通的海峡变为通途是人们的夙愿。战前,日本政府也曾酝酿建桥,但出于战争需要,舰桥高大的巨型战舰无法穿过桥梁,因而该计划搁浅。1945年末,一艘轮渡在海峡沉没,304人殒命;1955年,又有一艘轮渡在濑户内海翻沉,造成修学旅行中的168人身亡,其中多为学童。这些惨痛的海难事件使舆论哗然,要求政府建桥的呼声日益高涨。该桥于1988年正式动工,1996年合龙,1998年4月竣工通车,终于使人们修建一系列桥梁将本州与四国等地连接在一起的夙愿得以实现,并谱写了20世纪世界建桥史的新篇章。
明石海峡大桥系公路悬索桥(吊桥),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工程费用约5000亿日元。该桥是世界上主塔间跨度最长、主塔最高的吊桥,这两项吉尼斯大全认定的全球之冠使它闻名遐迩。该桥长3911米,为三跨二铰加劲桁梁式吊桥,主塔顶端距海平面297米,两座主塔之间的跨度为1991米,边跨960米,桥宽35.5米,双向6车道,海面通航净空高为65米,可承受里氏8.5级强烈地震和150年一遇的秒速为80米的暴风。桥身桁架内铺设有通信和高压电缆,还有大口径输水管道,由神户送水至淡路岛,以缓解长期困扰淡路岛的水荒。该桥工程浩大,共投入210万个工作日,混凝土浇灌量为143.1万立方米,钢材用量为26.3万吨,这些钢材大约可建50座东京塔。由于桥址位于海流湍急(秒速高达4.5米)的明石海峡水道,加上水下地质结构复杂,因而工程极为艰巨。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户地区发生了里氏7.2级大地震,震中距大桥仅1公里。这一强烈地震造成20多万幢建筑物损毁,但施工中的大桥却安然无恙,只是主塔和南侧岸墩发生了轻微位移,使主塔间距增加了约1米。此外,在艰苦卓绝的10年工期中,无一人在施工中身亡,堪称安全施工的楷模。
大桥周围海域水产丰富,尤以盛产章鱼闻名,用当天捕捞的章鱼烧制成的章鱼丸子(偨偙從偒)口味极佳,是明石一大特产。明石商店街的鱼市(嫑偂踝)从早到晚熙熙攘攘,当日捕捞的鲜活水产品琳琅满目,这里的海物以其新鲜美味和品种繁多而驰名关西地区。明石市人口约30万,观光名胜有明石城堡、日本标准时子午线(东经135度)坐标、天文科学馆等。10年前,明石至淡路岛的渡轮码头一直车水马龙,大桥竣工后,惨淡经营的渡轮公司为招揽生意,在渡轮船舷画上巨大的红色章鱼,“章鱼渡轮”一日数十次往返两岸,如同科幻影片中怒目圆睁、张牙舞爪的大章鱼在万顷波涛中劈波斩浪,这也成为明石海峡的景观之一。
明石海峡是世界上通航量最大的海域之一,每天过往船只为1400多艘,数十万吨的巨轮犹如海上城堡在桥身下穿梭往来。2006年4月,位于神户人工岛南端海面上的神户机场落成,大型喷气机时常掠过大桥上空。目睹这一现代陆海空立体交通的壮丽画卷,游人无不为人类的无穷创造力而感慨万分。
自2004年8月起,大桥经营管理机构开设了在桥身内步行约1公里后登上主塔顶端的观光路线,游人可乘高速电梯登上主塔,从约290米高空360度鸟瞰明石海峡。大桥北端神户一侧的桥身内建有距海面47米高的海上散步通道和展望台,桥畔建有海滨公园与桥梁科学馆,还有中国辛亥革命之父孙中山的纪念馆“移情阁”。冬去春来,桥畔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海面碧波万顷,百舸穿梭,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桥畔漫步、对弈、垂钓,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场所。
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让我们同去水天一色的明石海峡共享美景如画的秀丽风光,共睹现代科技的壮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