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被称为选举年。美国在如火如荼的国民对立中完成了4年一次的总统大选,战争总统布什力克越战老兵克里,成功连任;日本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完成了第20届参议院大选,执政自民党微退,在野民主党跃进,“变人”小泉将在剩余的两年任期内继续掌舵“日本丸”;台湾民众在悲喜交加之中经历了3月总统大选和11月立法院选举两次选战亢奋,民进党陈水扁再当4年总统,国民党泛蓝军仍占立法院过半优势,政局变量被控制在可预想的范围内;中国则完成了建国以来首次权力和平交接,江泽民彻底引退,国家主席胡锦涛接掌军权,中国的政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在民主社会里,选举是一次全民审判,也意味着一种社会转机。2004年虽然大选频繁,但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的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出现政治上的激烈变局,人民选择安定发展选择维持现状,民意主流表现出稳重的保守倾向。相对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各地选举而言,2004年真正挑动全人类激情的盛事,莫过于百年奥运回雅典。美国继续保持金牌榜首位优势;中国跃进金牌榜二位、奖牌榜三位,扬大国之威;日本掀奥运夺金狂潮,国民群情振奋;台湾则首次夺得奥运两金,扬眉吐气。从个人到群体,从国家到民族,人人都需要激励和振奋才能勇往直前。雅典奥运之所以成为2004年的全球关键词,就在于人类从奥运会中又重温了童年的梦想,看到了和平的希望,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当然,2004年也不是万事顺畅、天遂人愿的一年。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热”的泥沼而难以自拔,让人充满遗憾之余备感焦虑。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成长已进入了互相连动的时代,但两国政治关系却日益对立,国民情感日渐疏远。靖国参拜、能源纷争、李登辉访日、中国反日、日本嫌中……这一切都在抵消进而吞噬中日经济协作和经贸交流的成果。2004年的中日关系以历史问题起始,以台湾问题告终,其纷争级数之高、冲突范围之广、涉及问题之敏锐、对应手法之稚拙,完全有理由成为中日邦交恢复以来最恶劣的标本。中日关系怎么办?这不仅是摆在两国领导人面前最棘手、最紧迫的问题,更是值得两国人民紧急思考的新年课题。
在日华人在2004年感受到中日“政冷”的影响,也享受到中日“经热”的成果,华人社会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无论是面对春和日丽,还是遭遇风霜雨雪,华人社会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2004年,在日华人的客观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但华人社会去伪存真、提升社群形象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日华人的主观发展意愿变得更加浩大,华人社会挺进主流的成果日益显现。在日华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越来越多的华人不仅享有国际化社会的成果,更成为了国际贡献的有力推手;不仅共享经贸交流的成果,更积极参与其事,成为中日合作洪流中激跃的浪花。华人社会的明天未必彩虹满天,但一定如旭日东升,更上层楼。
中国是2004年世界瞩目的中心。政治平稳过渡,经济软性着陆,中国维持着健康成长、科学发展的良性态势。2004年的平稳发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需要良好的内外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来迎接2007年的十七大、2008的北京奥运、2010的上海世博、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还有2012年的十八大领导人交替。中国的目标非常明确而清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2004年是这个征程中的大大一步,中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考门夫人在《新荒漠甘泉》第一章的新年1月1日篇中说:一年有个新的开端,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奇妙礼物。有了新的开始,我们的面前便有了新希望,也有了新要求……旧的生命书页上也许布满错误的污渍,但我们朝着标竿向前奔跑的旅程毕竟又完成了一段。的确,辞旧迎新,周而复始。只要有目标在手,有标竿在前,就会有充实而幸福的明天。
在民主社会里,选举是一次全民审判,也意味着一种社会转机。2004年虽然大选频繁,但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的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出现政治上的激烈变局,人民选择安定发展选择维持现状,民意主流表现出稳重的保守倾向。相对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各地选举而言,2004年真正挑动全人类激情的盛事,莫过于百年奥运回雅典。美国继续保持金牌榜首位优势;中国跃进金牌榜二位、奖牌榜三位,扬大国之威;日本掀奥运夺金狂潮,国民群情振奋;台湾则首次夺得奥运两金,扬眉吐气。从个人到群体,从国家到民族,人人都需要激励和振奋才能勇往直前。雅典奥运之所以成为2004年的全球关键词,就在于人类从奥运会中又重温了童年的梦想,看到了和平的希望,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当然,2004年也不是万事顺畅、天遂人愿的一年。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热”的泥沼而难以自拔,让人充满遗憾之余备感焦虑。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成长已进入了互相连动的时代,但两国政治关系却日益对立,国民情感日渐疏远。靖国参拜、能源纷争、李登辉访日、中国反日、日本嫌中……这一切都在抵消进而吞噬中日经济协作和经贸交流的成果。2004年的中日关系以历史问题起始,以台湾问题告终,其纷争级数之高、冲突范围之广、涉及问题之敏锐、对应手法之稚拙,完全有理由成为中日邦交恢复以来最恶劣的标本。中日关系怎么办?这不仅是摆在两国领导人面前最棘手、最紧迫的问题,更是值得两国人民紧急思考的新年课题。
在日华人在2004年感受到中日“政冷”的影响,也享受到中日“经热”的成果,华人社会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无论是面对春和日丽,还是遭遇风霜雨雪,华人社会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2004年,在日华人的客观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但华人社会去伪存真、提升社群形象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日华人的主观发展意愿变得更加浩大,华人社会挺进主流的成果日益显现。在日华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越来越多的华人不仅享有国际化社会的成果,更成为了国际贡献的有力推手;不仅共享经贸交流的成果,更积极参与其事,成为中日合作洪流中激跃的浪花。华人社会的明天未必彩虹满天,但一定如旭日东升,更上层楼。
中国是2004年世界瞩目的中心。政治平稳过渡,经济软性着陆,中国维持着健康成长、科学发展的良性态势。2004年的平稳发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需要良好的内外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来迎接2007年的十七大、2008的北京奥运、2010的上海世博、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还有2012年的十八大领导人交替。中国的目标非常明确而清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2004年是这个征程中的大大一步,中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考门夫人在《新荒漠甘泉》第一章的新年1月1日篇中说:一年有个新的开端,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奇妙礼物。有了新的开始,我们的面前便有了新希望,也有了新要求……旧的生命书页上也许布满错误的污渍,但我们朝着标竿向前奔跑的旅程毕竟又完成了一段。的确,辞旧迎新,周而复始。只要有目标在手,有标竿在前,就会有充实而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