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衰退幅度有多大是未知之数,在这当儿,美国国会、媒体、以至商业社群纷纷力主美国政府应推出一个金额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认为这可创造就业、提高收入、令经济重回增长之路云云。
其实去年9月美国已刚通过法案,预期2009至2013年的开支约582亿美元。近日候任总统奥巴马表明有意提出一个包含增加开支及减少税收的经济刺激方案,预期金额介乎5000亿美元至1万亿美元,有关官员相信加强基建不单长远来说有利经济增长,短期而言亦能即时提供新职位以至盈利。这个阵营的支持者包括涉及各项基建工程的组织,还有《纽约时报》的作者Paul Krugman。
不过,其实传统基金会在过去发表的报告*早已指出,历史已告诉我们基建开支——尤其是涉及交通的项目,对于扭转经济周期、或者创造就业作用微乎其微,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项目从上马以至运作的滞后时间太长;另外,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亦有惯性将联邦政府的拨款转移至其他用途,以减低地区政府的开支。
日本在1990年代已推出奢华的财政政策,当时除日本外,没有一个发达工业国以这样的幅度增加政府开支。由1991年说起,当时日本的政府开支只占国内生产总值31.6%,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最低之一,而当时亦是日本经济最繁华的一年——人均国民收入(扣除购买力平价)达美国的86%;再反观1970年代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只为美国的66%,便反映期间增幅之巨,差不多后无来者。
不过,日本经济踏入1990年代开始走疲,与国际尤其欧洲比较,后者削减政府开支以刺激经济,但日本则反其道而行。加拿大的政府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由1991年的52.3%降至2000年的41.1%;英国同期则由44%减至37.5%。日本方面,虽然该国政府在1997年曾将有关比率由36.4%削至35.1%,但很快有关数字已扳升至38%,并且维持至今。
由1992年至2000年,日本已先后推出10个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基建都是当中主要项目;不计2000年的方案,过去日本的经济刺激方案投入基建项目的金额已达30.4万亿日圆,即约2540亿美元。
欧洲各地削减政府开支并没有打击当地的繁荣;反之日本政府增加政府开支却令繁荣水平每愈下。在2000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扣除购买力平价)只达美国的73.7%;这数字反映在1992年至2007年,日本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只达0.6%。
在1991年,全球只有3个地区的人均收入高于日本,分别是美国、奥地利及瑞士,而在2006年(经合组织最近期的数字),日本的人均收入已在奥地利、澳洲、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爱尔兰、荷兰、瑞士、瑞典及美国之后。
日本政府在1990年代开始推行以公共基建为主的经济刺激方案,但换来的是20年的经济一池死水;美国政府在过去数十年亦曾推行较小规模的基建刺激方案,但官方与民间的研究已显示这对刺激经济或创造就业的影响有限。
再说,1929年开始,罗斯福政府以3年时间增加了联邦政府开支4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1930年的6.9%,增至1940年的9.8%,但踏入经济大萧条第10年,1940年时美国的失业率仍高达14.6%!
以美国国会目前的表现看,任何国会通过的经济刺激方案肯定与推动经济无关,而是受政治因素及舆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