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5日,原中国外交部部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李肇星在访问日本期间,应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邀请,在早稻田大学发表了演讲并和在场的早稻田大学学生进行了对话,以下是李肇星演讲摘要。
各位老师、同学们:
我想藉这个机会和在座的同学们聊聊天,谈谈心。我最想说的有两句话,第一句就是我特别羡慕在座的校长、教授,在中国,最受尊重的人就是老师,中国人认为,要与父母同样看待的人,就是老师了。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最喜欢的人就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他不当总统之后,担任了维吉尼亚大学校长,他死之前,留下了遗嘱,大意是说∶当一个总统,也没有什么,他因为当了总统而高高在上,好多朋友都没有了,还是当校长、教授好。所以在我死后,不要提我担任过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只要说我当过大学校长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个人真聪明、明智,把世界是看透了,所以我特别羡慕能在这样一个大学担任老师、甚至校长的人。先生们,女士们,我羡慕你们。同时我更羡慕的是在座的年轻的同学,在几十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年轻,甚至可以说和你们一样好看,太羡慕你们了,你们前面的路还那么长,还能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那么多的事情,还能为中日友好做那么多的事情。同学们,我非常羡慕你们,如果可能的话,我真希望和你们其中的一位交换一下位置,叫你们到我这里来站著,让我到你们那里去坐著。
我早闻早稻田大学的大名,这座大学比我的母校,也是许多在座的诸位的母校北京大学还要年长16岁,而且我们两个大学的校训也有它的相似之处,早稻田大学的校训就是“学问中立”,北京大学的校训就是要尊重“德赛两先生”,就是“民主先生”和“科学先生”。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许多有影响的大人物,如李大钊、彭湃、廖承志等等都曾经在早大念过书,我听说你们大学的图书馆,到现在还珍藏著孙中山先生的亲笔信,还珍藏著李大钊先生在这里学习时的成绩单,但是我不知道他的成绩单上是否都是好分数。在我现在担任会长的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里,有不少干部也曾经在贵校留学。我的前任黄华会长告诉过我,他非常敬仰早稻田大学,他现在已经90多岁了,但仍然为中日友好忙碌著。现在我让我们友联会在早稻田读过书的人站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我对早稻田大学为我们培养了这些好干部表示感谢。
早大也是日本社会精英的摇篮,前首相竹下登、海部俊树、小渊惠三、森喜朗、福田康夫都毕业于早大。昨天上午,我刚刚和福田康夫先生亲切会见,还有,我一会儿要去会见的,我的好朋友、现任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先生,也是你们早大的校友。感谢你们为中日友好培养出了这么多的精英式的人物,他们都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平等互利的潜力很大,中日友好的前景无比广阔。中日之间,曾经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我们两国的老百姓,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都深知和平、生命之可贵,我们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自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签署了三个重要政治文件,为两国确立了符合各自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的相处之道。30年来,中日坚持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与发展双方友好关系的法律框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给两国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深受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今年5月,胡锦涛主席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时,两国政府又签署了中日关系的第四个重要政治文件,这对巩固中日友好关系的政治基础,增进两国的战略互信,巩固两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框架,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利益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正如胡主席所指出的那样,中日关系已经具备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的政治基础,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的基点上。
中日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贸合作,已经成为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合作的重要内容。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贸易规模扩大了200多倍,2006年,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夥伴,也成为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夥伴。2007年,温家宝总理和安倍首相(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昨天也和安倍原首相进行了十分愉快的友好会见)共同启动了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机制,标志著中日经济合作的机制提高到了更高的层次。今年1月到9月,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018.6亿美元,增长速度为17.6%,其中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为963.8亿美元,增长22.6%;从中国的进口为1054.8亿美元,增长13.5%。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日关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战略性和全球性的意义。
最近,国际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日正携手合作,充分发挥经济互补优势,营造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的亮点。
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和麻生首相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就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中日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大经济体,应该加强信息沟通,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为维持世界与亚洲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发挥积极作用。
在国际事务中,我们中日两国政府通过双边、多边渠道,利用朝鲜核问题的六边会谈、中日韩领导人峰会和联合国等机制,加强沟通和协作,为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发展而积极努力。
中日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上有许多共同的目标和合作的机会。日本是能源节约性国家,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以节约水资源为例,日本在宣传节水上非常用心,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水日”,我认为这很了不起。世界上有各种节,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节,妇女有妇女的节,老人有老人的节,老师有老师的节,什么都有,甚至鬼还有鬼节,但是日本朋友有创造性,还定了一个“水节”,我非常敬佩。你们还把8月1日到8月7日定为“水周”,不少日本学生的铅笔和尺子上还印上了字□□“节约用水”。
根据统计,日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73.8%,我们中国才刚刚达到45%。再举一个例子,目前中国的单位GD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是日本的大约7倍。
当前,我们中国正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我相信,我们中日双方能够在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更加紧密的互利合作。
(本报记者 张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