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邓明玲
打开电视,正在报道有关“年贺状”的事。采访对象是住在信州的一对长得慈眉善目的八旬老夫妇。两人正在每天一张一张写著贺年片,总数近300张,且都是“手写”。逗人的是还挺赶时髦,给孙辈小年轻的字是横写,给上年纪的是竖写。还说以往每年都超过300张,随著老友们一个个过世,张数每年递减。老爷子笑眯眯地讲写贺年片是一年一度“乐事”——两位老人真是对生活充满了情趣。
电视说日本今年发行了40亿张贺年片,光这一点,能讲日本社会没有人情味吗?我们常称中国是礼仪之邦,把日本人不屑地称之为“经济动物”。
贺年片的主要礼节含义,一是表示感恩感谢,二是表达自己思念惦记之情。
说来惭愧,我的贺年片每年都拖拖拉拉,不到岁末逼近是不动手的。看了电视后,我开始琢磨著牛年贺年片该如何设计。好在软件帮了大忙,打开PC,五光十色的图案应有尽有,就看自己的审美眼光了。
做贺年片,有些讨巧的“秘诀”。我一般分2到3个种类布图,如寄给工作关系的人,总是挑一些比较有庄重感的图,随后“谨贺新年”四个字竖著,几行套话打上去,在留下的窄窄的空白上,填写“今年也请多关照”,此句虽属套话,但我总是“手写”——以示郑重。因为日本人讲究的是贺年片上要“手写一句心意”。
寄给老朋友,老同学的话,不妨选活泼而风趣些的画面,打印的贺辞如用中文,最好要费点神思,尽管只有短短数语但能看出个人的品位和雅俗。见过一些中文的圣诞卡和贺年片,上面贺辞印的是花体字,喷著金银粉,用的字又是和谐幸福又是美妙温馨给人一种飘舞之感,长达两三行不加标点读得人喘不过气来。我觉得,贺辞最好能贺到人心坎上,所以常常选用的是,例如:“年年有馀,岁岁平安”之类——很土,是不是?但只要仔细辨辨味道,可能会感到这八个字很达意,很实在。比花里胡哨的“美妙温馨”之类要高明一些。
十几年前,我认识的一位杂志的主编,谈起贺卡用滥了的词,编了一番风趣的话,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
过年和妻合计,总也抠不出像样金额的钱来孝敬父母,唉,就给二老寄张贺卡了事吧。上面写什么呢,写万事如意?显然不妥,亲生儿都不寄钱,一事都不如意,哪来万事如意;写心想事成,也不妥,老人家想的是过年的开销,看病的药钱,可亲生儿不寄,想也白搭;写财源茂盛,老人家又不会做生意;写寿比南山,明明是风烛残年,唉,写什么都不妥,思之再三,只好写上:不孝儿遥祝老父老母新年快活——连个好字眼也给不起。(一笑)
这是番打趣的话。接著言归正传。给好友特别是昔日的老朋友的贺年片,手写处的空白要留足(平时懒,动笔问候,一年就这一次)。我总是去文具店买支“写真用”油性细笔,因为用圆珠笔写不好看,水性笔更糟糕。然后沏杯清茶坐下,尽 管每张只写片言数语,实质上等于一封封短信,一个个旧日熟悉的脸庞浮现在眼前,面对一叠贺卡,欣然落笔:
黑牡丹、礼拜五(这是一对同学夫妇):新年恭喜恭喜!一晃又是一年。上个月收到千金的婚照,真是才子佳人相。羡慕你俩好福气!我这一年过得感觉不太好,儿子不肯用功读书,神仙也无法。但愿新年转转运。代问侯小咪和西人他们好,不另。
在精神寂寞的异国他乡,藉贺年片与旧日好友问问好,打打趣,叹叹苦境,可谓一乐。
但我寄往国内的圣诞卡贺年片也在逐年减少,是我自己“远虑”了。
起因是,三年前,我的一位在东京的好友,她是服装设计师,生活讲究品位和情趣。那年她趁著一股雅兴,做了数张“手制贺年卡”——淡玫红色的和纸底板,精心贴著树叶和乾花,上面罩著半透明的和纸。下方是手写的一行贺辞,署名并盖一小小的闲章——这哪是普通的贺卡,分明是件艺术品。我至今珍藏著它,想来她的亲友收到后也会赞叹不已。
恰逢那年春节好友回沪探亲,待我俩再次见面已是樱花时节,我兴冲冲地提起并赞扬了她的贺年片杰作,没想到她谢过了我之后伤感地说:手制贺年片,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怎么啦?”我纳闷。
“别提了,俏眉眼做给了瞎子看!”她忿忿地讲。
原来,她回沪后,随口问起表弟贺年片可收到?表弟轻飘飘地答道:没有回你贺年片,对不起。可是,大姐姐,侬勿晓得,如今国内贺卡勿行了(方言:不时兴),大家忙著赚钞票,没兴趣写啥个贺卡,何况收到的人还要抽出辰光去买卡来还敬,烦伐?……
听了表弟的此番真心话,当下噎得她缓不过气来。
我理解好友受了伤害后的心情,劝她:算了,忘了它。你表弟不会讲话,别在意。这世上就像个大树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没想到好友的这件事也影响了我,打那年以后,我往国内寄圣诞卡的张数骤减,只限给一些对心思的朋友。
建议平时忙碌的朋友们,如果基本上发电子贺卡的话,那么,至少对恩师,对保证人,对平素帮助自己的人,还是选择邮寄“年贺状”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