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绯爱》:爱与绯红的青春孤单的疼痛
日期: 04年12月2期

  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在会见记者团时,将江苏称为“鱼米之乡,才子重镇,纳税大户”。这里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社会平和,富而好礼,自古以来,便有数不清的文化名人从这里走出去。明清203个状元里,江苏状元占了42%。近代两院院士中,江苏籍院士最多。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在会见记者团时,将江苏称为“鱼米之乡,才子重镇,纳税大户”。这里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社会平和改革开放后,江苏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首先,基本解决了温饱,初步实现了小康,可称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其次是经济结构发生巨变,形成了三足鼎立──公有制占48%,民营经济约30%,外资企业约20%。三是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第一产业比重降到了10%,二产上升到52%,三产约38%。这表明江苏已经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四是江苏已经走出相对封闭的状态,并逐渐融入了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潮流,与世界连接日益紧密。在江苏各地的数日采访,让记者们对此深信不疑。

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

南通是个小城,包括辖下区县,人口780万。
南通又是个大城,大到当之无愧地领受“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桂冠。
早在19世纪末期,晚清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以超乎时代的远见卓识,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开始了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伟事业。他充分利用南通盛产棉花的优势,于1895年首创大生纱厂,并以此为龙头,先后创办了油脂厂、面粉厂、冶炼厂、铁厂等轻重工业和长江航运、公共运输、发电、电灯、电话等公用设施,创办了几十家垦牧公司,创造了一条现代工业链。他用经营实业的收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办师范学校,第一个博物馆、气象台、养老院、育婴堂和公园、风景区,使南通成为由中国人运用现代城市理念自主全面规划设计并实施建设的第一座充满人文关怀和近代意蕴的新城,其中包括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全部要素。2002年,两院院士吴良镛正式提出南通堪称“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概念。他的论断一提出,马上得到了国内各界专家学者的认同。这也成了南通人自豪地向客人们介绍南通时的开场白。
今天的南通人,继续在自己的家乡创造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南通已成为名闻遐迩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长寿之乡、体育之乡。
今天,南通人最关注的是连接南通与江南的苏通长江大桥,这座全长32.4公里,跨江大桥8200米的斜拉桥,将沟通南通与沪苏联系,南通将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一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生活圈,南通的大港、近岸、跨江海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现。

宁静平和 再创辉煌──扬州

提起扬州,人们想到的可能是扬州炒饭、扬州八怪、扬州评话、扬州菜系,当然更多的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历史上扬州曾经有过三次大的辉煌时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唐朝对外开放港埠和清乾隆盛世为扬州带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大发展阶段。但在铁路进入中国以后,以水运发展起来的扬州被边缘化了。扬州盛世风光不再。
但是,随着今年4月18日扬州火车站落成,宁启铁路通车,结束了苏北百年“地无寸铁”的历史。预定明年开通的润扬大桥,把“京口瓜洲一水间”改为“一水连”,这座大桥的开通,将彻底把扬州“江北”的帽子扔进长江,扬州的发展迎来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新局面。
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的一句话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保持一个城市的宁静与平和是扬州的目标。”扬州历史上便以景取胜,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取胜。扬州现在已经拥有文明、卫生、环保、园林城市等4块国家级金牌,季建业书记说,扬州还要建成适于投资创业的城市。扬州要打造投资跑道,创造迎接各种资本降落的条件。但这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
瘦西湖,是扬州的骄傲。但是,数年前,当时的朱?基总理乘船游过瘦西湖后,却调侃曰:“烟花三月下扬州,看到一条臭水沟”。沉重的调侃震动了扬州。经过必须的阵痛,经过污水截流、污水处理和绿化工程,扬州和瘦西湖终于恢复了青山绿水,十里波光的秀丽。扬州人现在说的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他们不仅要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扬州的珍贵资源,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他们更保证扬州送出的一定是二级水。扬州人的视野已经从运河文化跳到了长江文化层,扬州将迎来新的辉煌发展期。

六朝古都 钟灵毓秀──南京

南京,六朝古都,集中国北部雄伟与南方秀丽于一城,虎踞龙盘,钟灵毓秀。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发展的现在。来到南京,记者们并没有过多地把视线停留在湖光山色间,大家通过参观,访问,在点滴之间寻找着这座古城两千多年来兴亡的痕迹,寻找着时间、历史、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怎样在这座城市中浮现、消失、再出现,灿烂与沉重的历史如何在这座古城交替上演。
南京总统府,曾经是两江总督府和江南织造衙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为洪秀全天王府。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这里成为临时大总统府,后来又成为蒋介石的总统府。因此,进入总统府后,天王宝座、孙中山办公处、蒋介石办公处,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陈设,几让人迷惑,彷佛走错了历史时空。
在南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种进入历史时空通道的感觉。
夫子庙秦淮河一带,曾经是南京风情精华所在。入夜,灯火齐放,流光溢彩,置身其中,彷佛看到当年鼎盛。多少神女在这里表现着古都最物质,也最诗情的一面,多少膏粱子弟纸醉金迷,一掷千金,多少少年才子,也是在这里销靡了斗志,送别了理想,荒废了一生。路过秦淮河畔乌衣巷,却是数盏清灯,荒寂失落,不由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
进入近代,南京也有自己值得夸耀的历史。当我们看到1968年落成的南京长江大桥,看到云锦研究所那“美若云霞”,巧夺天工的精美织锦,熊猫电子集团那些尖端电子产品和1959年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高级组合音响时,我们感到了南京前进的脚步。在南京大学,当我们走进这座建于明洪武年间国子监旧址,始于清末1902年,曾以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命名的百年学府时,久违的校园气息和古树下攻读的学子,勾起了不少人对自己青春时代的回忆和重返校园的冲动。在参观南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和校史展后,我们将南京大学看作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一个活标本。
但是,在南京,却有着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心结,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永远无法从南京人的心中去掉。在南京中山陵前,有一口古老的铜缸。缸壁,一个被日军弹片击穿的狰狞的弹洞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残酷残忍的暴行,也像是南京人心上一个仍然没有愈合的伤口。
作为来自日本的记者,对此有着特殊的关注。记者曾私下请一位职务相当高的负责人谈谈他作为一位政府官员和一名普通南京人对日本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他沉吟了一会儿说,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我希望能和日本各界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也欢迎日本各界人士来南京考察投资。但是,在政治方面,日本有些政客不改变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我们是不欢迎他们来南京的。作为个人,我不欢迎任何不反省不认错的日本人。看来,由于政治、历史、立场、认识、感情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要得到南京人民的彻底理解与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老树新枝 并蒂开放──镇江

在日华人居家过日子,每家都少不了中国醋,中国物产店摆得最多的是镇江香醋。
中国人都知道“白蛇传”的故事,白娘子水漫金山的金山寺便在镇江。
镇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镇江又是沪宁经济走廊上重要的港口、工贸城市,长江与大运河在市区交汇,形成黄金十字水道,镇江成为中国南北文化交汇处。近年开设的镇江经济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使镇江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老牌名店与现代经济如同两支并蒂莲花,争相怒放。
恒顺醋业集团是镇江的老字号,始建于1840年。1909年,恒顺香醋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得第一枚国际金奖。此后,经多年发展,2001年,恒顺股票上市,恒顺正式成为名副其实的“ 中国醋王”。今天的恒顺,以香醋、酱油、酱菜和色酒等四大系列的近200种产品闻名中外。
而新兴工业中,镇江新区内的一张纸(金东纸业)、一个粒子(ABSPS粒子)、一只“机”(数码相机)和一个零件(汽车零件)已以其或亚洲最大,或国内最大成为镇江新的工业支柱。
我们参观的金东纸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侨资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的专业造纸企业。这样大的造纸企业位于长江边,会不会将这段长江变成淮河,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也是同行们提问的重点。但是实地参观后,大家放心了。在厂区,我们看到了经过处理的废水中,红色的锦鲤在欢快地戏水,厂区内没有造纸厂特有的刺鼻臭味。电子揭示板的数字显示,金东纸业一吨纸的耗水量是传统同类厂的十分之一,废气排放量是传统厂家的九分之一。金东改变了人们对造纸厂的概念。人们希望能有更多的“ 友好企业”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对社会友好,对邻居友好,对环境友好。

人间天堂 投资热土──苏州

对苏州市市长杨卫泽的采访是在船上进行的。夜色里,船行碧水中,护城河两岸灯火璀灿,彩灯勾勒出一座座城门、古建轮廓,小桥流水,树影婆娑,白墙黛瓦,一派“ 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温柔景色。古城风貌,为杨市长的说明提供了真实的背景环境。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迄今已有2500年历史。目前城址仍是当年春秋时代的位置,且城市基本格局未变,独特风貌基本未改,这在世界城市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春秋时代,伍子胥助吴争霸,建姑苏,开胥江,奠定了今日苏州城的基础,并在后来成为“人间天堂”。朝代更迭,战火摧残,都没有破坏苏州的基本格局,人们的基本生活形态没变,水上交通依然便利,小巷中依然车水马龙。但是,80年代后,一切都突然改变了,苏州成了一个大工地,砖木新房代替了古制老屋,部分河巷被填平,市政和居民同时抛弃了传统的城市,眼前舒适的生活和古城风貌的保存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当苏州人终于意识到他们的城市就是一块巨大的文化遗产的时候,他们还剩下平江路、阊门内和七里山塘等宝贵的地块。
杨卫泽市长曾以形象的“双面绣”比喻今天的苏州:一面是水,一面是陆;一面是古城,一面是新区;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一面是传统,一面是时尚。这就是苏州的个性。苏州历史上是天堂,他们希望把今天的苏州建成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辉映,旅游与现代、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旅游休闲天堂。因此,近2年,苏州市通过拆迁、绿化、疏浚河道,将环城河道由交通用改造成旅游用,把护城河打造成苏州新的黄金旅游线和活的历史画卷。
不仅是苏州,记者走过的不少的江南水乡都面临着“ 水乡渐行渐远,小桥流水不再”的无奈,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古城脆弱的城市系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环境破坏与污染是古城不可回避的课题。对此,杨市长掷地有声的回答让所有记者赞叹:“苏州不欢迎有污染和不安全的企业。”为此,为发展苏州“双面绣”的局面,苏州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城市规划。一体自然是古城,两翼则是东面与新加坡合办的苏州工业园区与西面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当记者们来到工业园区时,几乎感觉不到这里是传统概念中的工业地带。这里没有林立的烟囱,机器的轰鸣,喧闹的人流。造型各异的大楼林立,道路宽畅,绿草如茵,金鸡湖碧波荡漾,工业园区几乎成了度假园区。这就是苏州工业发展的方向——高产出,低能耗,高科技。优越的环境与开放的观念吸引了世界厂商的目光。位于西区的维德工业城,是香港维德集团于1993年创建的,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大型木材深加工基地。他们的“绿色产品.绿色家园”的环境方针与苏州的工业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苏州自然也成为维德木业创办生产基地的最佳候选。

以上海为中心,在长江入海处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聚集了上海、江苏南部与中部地区以及浙江东北部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67个县及县级市,1479个建制镇。这片中国最富庶地区的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753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创造了全国18.5%的国民生产总值,22.5%的工业总产值和22%的中央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国28.4%的出口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万元。这里聚集了近百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和数千家巨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此落户,合同利用外资超过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密度最高的城市带。
金秋十月,来自世界14个国家的21家华文媒体的记者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土地。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各地相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记者团走访考察了江苏省的南通、扬州、南京、镇江、苏州等5座城市,在欣赏品味秀丽风光、古城风韵同时,记者们对这块土地上日新月异,充满活力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911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