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胸若桃花》:70年代女作家开始怀旧
日期: 04年12月1期

  “胸若桃花”这个题目注定会引发读者各种各样的联想。
  而依我对作者的了解,我坚信它依旧是一部既好看又对读者负责的作品。读罢果真如此。与作者的另一部长篇《将来会怎样》的厚重老成相比,《胸若桃花》多了几许花瓣般的柔美,像一首字字句句都打动着人心的轻盈的长诗。它遵循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依然描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肉体和心灵的共同成长,而成长的背景则穿越了时空几十年。主人公那些影影绰绰的回忆场景,无一不是七十年代生人亲历的真实。于是,我惊讶地发现,在王安忆的《长恨歌》、在张抗抗的《情爱画廊》、在池莉的《烦恼人生》之后,三十岁的女作家李木玲接替了她们,用她美丽的《胸若桃花》为自己身后的那个敏感的时代做了一段别致而又细腻的笔录。
  七十年代,主人公赵小璇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独特的年代注定了她独特的命运,她竟然把自己的美误当作自己的丑,任凭莫须有的枷锁锁住青春,锁住爱情。《胸若桃花》以回顾的视角审视了始终处于发育状态的女人,用轻快的笔调勾画了一个沉重无比的故事。赵小璇的际遇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每一个细节都闪烁著作者记忆的柔光。赵小璇是戴着套袖、嚼着糖稀、拎着破旧的铝饭盒走在放学路上的赵小璇,是被自己的经血和乳房的隆起吓得不知所措的赵小璇,是为自己的专科文凭而自卑为男人的追求而恐惧的赵小璇……她最美丽的年华都在似是而非的懵懂中流逝了。
  而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她的懵懂?
  是她那不解风情的姨妈,是那个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莽撞的郝勇敢,还是她那顽固地浸染了封建思想、徒有博士文凭的丈夫简第九?
当我们深究这个问题的时候,《胸若桃花》就成了一则超越年代甚至超越国度的寓言──胸仅仅是胸吗?胸罩仅仅是胸罩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可意会,无法言传。而当我们把《胸若桃花》当作一则寓言的时候,女人一下子就和赵小璇心有灵犀了;男人呢,男人很可能会陷入片刻的迷惑,然后,因这迷惑而陷入长长的思考。
  “ 胸”即是“肉”。大凡男人,就没有不对女人的“肉”感兴趣的。《胸若桃花》用赵小璇的美胸让男人透过女人的“ 肉”看到了真理,看到了命运,看到了人生,并且最终──看清女人。
  由此,该书的责任编辑、春风出版社的副总编臧永清先生曾经笑言:“《胸若桃花》是写女人的,可要给它定位的话,应该定位为‘男人必读 ’!”
  李木玲睁着一双睿智的眼睛,瞅准文坛的空白点一头扎了下去,所以,她笔下的赵小璇是空前的。李木玲不仅为男人,更为三十左右岁的女人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她在文章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文/献给小?@/献给童年/献给青春/献给爱情/献给1971/以及所有成长着的岁月……”也许,小?@是小璇。小璇、童年、青春、爱情以及所有成长着的岁月都随着1971来了又去,去了却永不复来,只留下作家笔端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愁。就像文中多次提到的孩子们童年的玩具“花窖”,虽然已埋葬在岁月的风尘中,而那些化作春泥的花瓣却会永远地暗吐芬芳。
  读了李木玲作品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会讨好女性读者的作家。她总是能稳、准、狠地抓捕到女人的心事,哪怕是腐烂了的心事也会被她灵巧的双手挖掘出来。《将来会怎样》中那个外表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的王小理博取了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女性读者的微笑和泪水,《胸若桃花》中这个憨憨的、柔柔的赵小璇又让所有的1971们心动不已。
  从某种角度讲,文学就是作家们为读者所进行的服务,读者的认可就是文学的存在价值。当我们合上《胸若桃花》的书页闭目沉思,我们应该感谢作者李木玲,感谢她多愁善感的怀旧,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了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旅行,为我们的文学又多创造了一份永恒的价值。
                          莫尼卡 摘自新浪读书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899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