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其实,“过度教育”对儿童危害更大。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时时处处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教育对象,不断地施以各种教育,知识的、道德的、礼貌的、性格的、社会的,等等。
过度教育通常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间方面,有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孩子,或者给孩子制订周密的学习计划;二是场所方面,有些家长不管地点或周围环境,不管是人多还是人少,动辄就教育孩子;三是人员方面,就是父母、爷爷奶奶,或者比孩子年长一些的人都在施以教育;四是教育形式方面,通常都是直接灌输和传授,甚至是耳提面命,形式单一。
过度教育的主要表现为“五过”:
一、过多干涉:好奇和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难免会有一些出格的地方。对此不必过多地加以限制,否则不仅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对智力发育会有不良影响。在过多干涉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半胆小怕事、性格孤僻,环境适应性较差。
二、过分强调早期教育:当今社会有一种片面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倾向,把早期教育完全等同于天才儿童的培养。其实正如不少学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无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他们强调,早期教育的确不可忽视,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个体的差异和全面的发展。
三、过分保护:现代家庭中由于子女较少,因而家长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什么事情都一手包办。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心中唯有自我,不会考虑别人,缺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差。
四、过度期望: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对子女抱有太大希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结果,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有的还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不要过分苛求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五、过分处罚:奖与罚,都是需要的。问题在于,处罚而至于打骂则会适得其反。打骂的结果往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懦弱、胆小,有的则变得固执、蛮横。
不管过度教育的动机是否正确,可效果却往往不甚理想。因为过度教育剥夺了孩子的时间自由和心灵自由。如果给予过度的教育,等于给孩子套上了精神桎梏,对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其独立性和创造意识都是不利的。因此,教育孩子要有度,才能使孩子心情舒畅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