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闻综述(记者 杨文凯 程弘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1月10日起程,对南美四国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进行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还于11月19日至21日出席了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脑会议。胡锦涛南美之行,被视为中国领导人在今年最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在搞好与美欧日俄等大国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关系之外,现在已有余力把外交纵深拓展到美国的后院──拉美地区。
胡锦涛访问南美四国,取得了重要的政经收获。胡锦涛在APEC工商峰会上,作为第一位成员领导人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对于全球化趋势下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张。胡锦涛在APEC会议期间,广泛会晤世界各国首脑,建立了更为明确的联系和共识。其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举行的中美首脑会谈和中日首脑会谈,因其不同寻常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紧迫性而受到特别关注。
一、胡锦涛出访拉美四国
经济领航政治随行
早在胡锦涛出访之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就表示:中国与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等拉美四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良好,中国将与出访的这些国家签署一系利重要协议。从结果来看,胡锦涛出访四国的重要成果是: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区域大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与智利启动FTA谈判,这也是美洲国家与中国展开FTA交涉的首例。
在以美欧日为首的世界各经济大国尚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时,更兼欧盟继续否决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之际,拉美主要国家能够先行一步,大胆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安慰和鼓励。有关人士指出,在FTA方面,东亚两强中国与日本正展开激烈竞争。除了与东盟等亚洲国家展开FTA谈判以外,日本已经与新加坡、墨西哥签署了FTA协议,现正与韩国和菲律宾进行谈判。本次中国能够与南美国家智利FTA谈判,呈现出跟进和紧追之势。
本次胡锦涛率庞大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携巨额定单在南美大陆上疯狂大采购。中国的大量合同包括:投资85亿美元用于巴西的港口、铁路和采矿业,以换取巴西的铁矿砂、石油和铝土等原材料;未来10年投资200亿美元用于阿根廷的铁路、石油勘探、通讯基础设施,以换取该国的石油、农产品和矿产。此外,中国还看中了波利维亚的锡,委内瑞拉的石油,智利的铜等。《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史无前例的高速经济增长,正让这个国家面临发展的瓶颈,中国把目光转向南美,希望使之成为自己的资源供应链。同时,在中国制造业出口市场已近乎饱和的情况下,中南美洲的新兴市场仍是一方处女地,值得期待。
胡锦涛于11月1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的演讲。本届APEC工商峰会的主题设立为“决胜于全球化时代:工商界的新挑战”。胡锦涛在演讲中承诺中国会支持和推动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这些原则其实也呼应并落实着本次出访南美四国的政经成果。
二、胡锦涛与布什会谈
中美关系老问题新思路
如果布什在11月初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落选,那么胡锦涛与布什在本届APEC峰会上的会晤可能只具有形式意义。但由于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总统,胡锦涛在今后四年将继续以布什为对手,来处理中美关系。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因此,中美首脑在APEC会议上举行双边会晤显得非常有看点。两国首脑都做了充分准备,世界各国也备加关注。
在布什连任美国总统之际,胡锦涛就在第一时间发出了祝贺信,表达了继续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善意。中美两国更在APEC会议召开前十天,就早早发表了胡锦涛将与布什举行双边会谈的消息。这与中日首脑会谈迟迟不定,日期调整呈现胶着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11月20日,胡锦涛与布什举行了中美首脑会谈。台湾问题、朝核问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会谈的核心内容。胡锦涛强调,“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并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中美双方都应站在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台独”的危害,共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希望美方切实履行上述承诺,不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虽然鲍威尔在大选前访中,曾明确表示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但随着鲍威尔宣布辞职,中国对次期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原则需要再确认。
台湾问题是中美首脑会谈最重要的话题,也是胡锦涛本次南美APEC之行的重中之重。胡锦涛在巴西会见华侨时明确表示,中国民族要振兴,第一要发展,第二要统一。胡锦涛在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也指出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必须得到尊重,这是大局、大道理。李显龙表示,他意识到七月访台对中新关系带来了影响,造成了困难,但新加坡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的立场没有变化,新中关系将不断巩固和发展。在历史上,拉丁美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并不密切,相反在该区域内还有多个国家与台湾保持关系。中国本次与巴西、阿根廷等区域大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其实也包含着进一步压缩台湾在南美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
三、胡锦涛与小泉会谈
中日关系新契机
胡锦涛能否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谈,这成为本次APEC会议上最大的外交悬念。由于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进入了“政冷经热”的非正常状态,中日两国首脑互访也中断三年有余。日方希望抓住年底的三次机会,在第三国举行国际会议场合时实现日中首脑会谈;但中方一直强调能有实质性的成果,才举行会谈。因此,本次中日首脑会谈日程调整困难,悬念续出,直到11月18日中国外长李肇星与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在APEC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会谈之后,才在最后时刻最终拍板。
此前,日方为实现两国首脑会谈,不断向中国发出信息。11月14日,外相町村信孝在扎幌发表演讲,称有必要在APEC首脑会议期间实现日中首脑会谈;16日,小泉首相在官邸表示,无论何时日中首脑会议都是必要的,因为有问题才需要会晤。16日,官房长官细川博之表示,日方将尽一切可能促成会晤;同一天,小泉的政治盟友首相辅佐官山崎拓访中,被视作为实现日中首脑会谈进行游说。据外务省中国课官员介绍,日中首脑会谈因种种原因,始终难以确定时日,曾产生过两度推迟会谈的变动,直到11月19日早晨才最终敲定,小泉首相与胡锦涛主席在APEC峰会结束后,于智利时间11月21日晚20时40分(日本时间11月22日上午8时40分)举行会晤,双方将就日中关系及亚太地区的政经问题交换意见。
由于在10月7日-9日越南河内召开的亚欧会议上,小泉首相没有实现与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双边会谈,因此,本次在APEC峰会上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会谈后,不排除11月底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10+3首脑会议上继续与温家宝会谈。社会舆论希望小泉能抓住这两次机会,通过诚恳地交换意见,为两国关系打开新的局面。
据估计,在中日首脑会谈中,中方会继续提出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而日方则可能拿最近发生的中国核潜艇进入日本领海和东海油气田开发等事件来说事。这种倾向在日本媒体对中日外长会谈的报道中已经呈现出来,町村外相向李肇星再次确认了中国有关核潜艇事件的陈谢。但外务省的基本想法是,日本参加本届APEC会议,抱着关注APEC各成员国的未来、推动世界及亚太地区经济良性发展为目的。中国是亚洲及世界的重要国家,目前处于高速成长中,日本极有必要与中国展开各方面的广泛交流。两国首脑会谈,与讨论具体的问题和事件相比,从全局性的战略视野入手来探讨日中关系更有意义。所以,有关具体性问题的会谈将是不确定的。个性极强的小泉是否有力打开僵持的日中政治关系,受到关注。
胡锦涛访问南美四国,取得了重要的政经收获。胡锦涛在APEC工商峰会上,作为第一位成员领导人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对于全球化趋势下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张。胡锦涛在APEC会议期间,广泛会晤世界各国首脑,建立了更为明确的联系和共识。其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举行的中美首脑会谈和中日首脑会谈,因其不同寻常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紧迫性而受到特别关注。
一、胡锦涛出访拉美四国
经济领航政治随行
早在胡锦涛出访之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就表示:中国与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等拉美四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良好,中国将与出访的这些国家签署一系利重要协议。从结果来看,胡锦涛出访四国的重要成果是: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区域大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与智利启动FTA谈判,这也是美洲国家与中国展开FTA交涉的首例。
在以美欧日为首的世界各经济大国尚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时,更兼欧盟继续否决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之际,拉美主要国家能够先行一步,大胆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安慰和鼓励。有关人士指出,在FTA方面,东亚两强中国与日本正展开激烈竞争。除了与东盟等亚洲国家展开FTA谈判以外,日本已经与新加坡、墨西哥签署了FTA协议,现正与韩国和菲律宾进行谈判。本次中国能够与南美国家智利FTA谈判,呈现出跟进和紧追之势。
本次胡锦涛率庞大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携巨额定单在南美大陆上疯狂大采购。中国的大量合同包括:投资85亿美元用于巴西的港口、铁路和采矿业,以换取巴西的铁矿砂、石油和铝土等原材料;未来10年投资200亿美元用于阿根廷的铁路、石油勘探、通讯基础设施,以换取该国的石油、农产品和矿产。此外,中国还看中了波利维亚的锡,委内瑞拉的石油,智利的铜等。《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史无前例的高速经济增长,正让这个国家面临发展的瓶颈,中国把目光转向南美,希望使之成为自己的资源供应链。同时,在中国制造业出口市场已近乎饱和的情况下,中南美洲的新兴市场仍是一方处女地,值得期待。
胡锦涛于11月1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的演讲。本届APEC工商峰会的主题设立为“决胜于全球化时代:工商界的新挑战”。胡锦涛在演讲中承诺中国会支持和推动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这些原则其实也呼应并落实着本次出访南美四国的政经成果。
二、胡锦涛与布什会谈
中美关系老问题新思路
如果布什在11月初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落选,那么胡锦涛与布什在本届APEC峰会上的会晤可能只具有形式意义。但由于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总统,胡锦涛在今后四年将继续以布什为对手,来处理中美关系。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因此,中美首脑在APEC会议上举行双边会晤显得非常有看点。两国首脑都做了充分准备,世界各国也备加关注。
在布什连任美国总统之际,胡锦涛就在第一时间发出了祝贺信,表达了继续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善意。中美两国更在APEC会议召开前十天,就早早发表了胡锦涛将与布什举行双边会谈的消息。这与中日首脑会谈迟迟不定,日期调整呈现胶着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11月20日,胡锦涛与布什举行了中美首脑会谈。台湾问题、朝核问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会谈的核心内容。胡锦涛强调,“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并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中美双方都应站在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台独”的危害,共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希望美方切实履行上述承诺,不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虽然鲍威尔在大选前访中,曾明确表示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但随着鲍威尔宣布辞职,中国对次期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原则需要再确认。
台湾问题是中美首脑会谈最重要的话题,也是胡锦涛本次南美APEC之行的重中之重。胡锦涛在巴西会见华侨时明确表示,中国民族要振兴,第一要发展,第二要统一。胡锦涛在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也指出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必须得到尊重,这是大局、大道理。李显龙表示,他意识到七月访台对中新关系带来了影响,造成了困难,但新加坡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的立场没有变化,新中关系将不断巩固和发展。在历史上,拉丁美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并不密切,相反在该区域内还有多个国家与台湾保持关系。中国本次与巴西、阿根廷等区域大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其实也包含着进一步压缩台湾在南美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
三、胡锦涛与小泉会谈
中日关系新契机
胡锦涛能否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谈,这成为本次APEC会议上最大的外交悬念。由于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进入了“政冷经热”的非正常状态,中日两国首脑互访也中断三年有余。日方希望抓住年底的三次机会,在第三国举行国际会议场合时实现日中首脑会谈;但中方一直强调能有实质性的成果,才举行会谈。因此,本次中日首脑会谈日程调整困难,悬念续出,直到11月18日中国外长李肇星与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在APEC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会谈之后,才在最后时刻最终拍板。
此前,日方为实现两国首脑会谈,不断向中国发出信息。11月14日,外相町村信孝在扎幌发表演讲,称有必要在APEC首脑会议期间实现日中首脑会谈;16日,小泉首相在官邸表示,无论何时日中首脑会议都是必要的,因为有问题才需要会晤。16日,官房长官细川博之表示,日方将尽一切可能促成会晤;同一天,小泉的政治盟友首相辅佐官山崎拓访中,被视作为实现日中首脑会谈进行游说。据外务省中国课官员介绍,日中首脑会谈因种种原因,始终难以确定时日,曾产生过两度推迟会谈的变动,直到11月19日早晨才最终敲定,小泉首相与胡锦涛主席在APEC峰会结束后,于智利时间11月21日晚20时40分(日本时间11月22日上午8时40分)举行会晤,双方将就日中关系及亚太地区的政经问题交换意见。
由于在10月7日-9日越南河内召开的亚欧会议上,小泉首相没有实现与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双边会谈,因此,本次在APEC峰会上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会谈后,不排除11月底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10+3首脑会议上继续与温家宝会谈。社会舆论希望小泉能抓住这两次机会,通过诚恳地交换意见,为两国关系打开新的局面。
据估计,在中日首脑会谈中,中方会继续提出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而日方则可能拿最近发生的中国核潜艇进入日本领海和东海油气田开发等事件来说事。这种倾向在日本媒体对中日外长会谈的报道中已经呈现出来,町村外相向李肇星再次确认了中国有关核潜艇事件的陈谢。但外务省的基本想法是,日本参加本届APEC会议,抱着关注APEC各成员国的未来、推动世界及亚太地区经济良性发展为目的。中国是亚洲及世界的重要国家,目前处于高速成长中,日本极有必要与中国展开各方面的广泛交流。两国首脑会谈,与讨论具体的问题和事件相比,从全局性的战略视野入手来探讨日中关系更有意义。所以,有关具体性问题的会谈将是不确定的。个性极强的小泉是否有力打开僵持的日中政治关系,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