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形势,林毅夫表示审慎乐观。他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三道防线: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二是仍实行资本管制;三是财政收入比较高,有能力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中国如能维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将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据《新华社》报道,林毅夫在六月前往美国接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他首次回到北京。廿四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为北大国际MBA学员演讲《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报告他对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观察与思考。
林毅夫说,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经济的繁荣,带动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加,经济也出现持续增长。然而,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不断提高的脆弱性,潜伏着危机。包括:美国房地产价格以非可持续性的两位数上涨;“双赤字”越来越大;金融衍生产品进一步放大风险。
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促进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他最关心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他比喻说,当前经济形势,就像老子所说的:“福兮,祸之所伏”,原是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却变成导致危机发生的原因。
他认为,美国刺激房地产消费的政策给经济带来繁荣,但也累积泡沫,而泡沫没有不破灭的,这就出现了美国次级房贷危机。
他说,发展中国家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影响,出口会急剧减少,也将面临资金紧缺挑战,还可能产生“危机的第二轮效应”。发展中国家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是防止金融部门崩溃,政府应以果断、迅速、全面的方式防止银行部门垮台。更要通过放松银根、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操作,努力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反思金融危机的教训,林毅夫认为应获五项启示:一、货币政策要考虑将稳定资产价格纳入调控视野;二、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三、对全球性危机的反应处理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和合作的;四、全球性金融问题要以具有创造性的新多边方案来解决;五、防止金融危机演化为“人的生存发展危机”。
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