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土特产
日期: 08年10月3期

■(大阪)山城传玲

初次带包五香葵花籽去我打工所在的寿司店时,看到一同工作的日本人同事,对著这极有中国特色的土特产,各有反响,真是有趣极了:有人定定地坐在长桌旁,对著面前一堆葵花籽儿,满脸认真地下狠劲儿笨拙地剥皮取仁吃。大多数葵花籽儿们连壳带仁一并被捏得粉身碎骨,偶尔取出一完整的仁,便要高高地举起给大家看,在大家啧啧称奇中洋洋自得地把小小一颗葵花籽仁儿放进大嘴巴里。有人性急,抓一把葵花籽扔嘴里,连壳带籽乱嚼一通。嚼得满嘴糟糟渣渣,吞也不是吐也不是(怕失礼),满脸尴尬的神情怔在那儿,引来一通哄笑。还有人不喜五香味,不吃,却好奇地望著同伴吃。吃者、看者彼此乐在其中。

另有一种人,笑眯眯地凑上来故作惊讶地问我:你们中国人居然吃这个?!这可是鸟食呀!我瞪圆了眼作万分不解样反唇相讥:哟,你每天喝的大酱汤里的裙带菜(傢偐偂鮚还是我们中国沿海地区那儿喂猪用的猪饲料咧!嘻嘻!问者目瞪口呆,不知道他从此后吃裙带菜还那么好滋味么?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风土气候等地理条件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地方的食料和饮食习惯。理论上,人们日常饮食的食物结构是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方区的生活水平,但是,某些具有风土人情味的食品却和以上的常识扯不上关系。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松子、榛子等坚果类,自古就是深受中国百姓喜爱的大众零嘴儿,意识上也不把它们和鸟食、松鼠食等联系在一起。其实,在日本许多售健康食品的店内,也售去壳去皮的南瓜籽、葵花籽,价较高,人们买来后多用来加工成蛋糕、饼乾后食用的。

日本的食品加工精细,鱼要剔骨、肉要剁好、菜要洗净。种出的水果肉多籽少甚至无籽,便于吃食。所以他们初次见到中国的西瓜籽,个大饱满黝黑,著实吃了一惊。在他们意识中,没有西瓜去瓤取瓜籽加工而食的这种饮食概念。而嗑开壳取籽对他们来说,不仅是技术活儿,更像是体力活儿,下颚骨逐渐退化,脸庞线条偏柔和的日本人,似乎更偏爱松软甜糯的零食。日式的酱油煎饼、晒乾的小鱼乾、乌贼乾,在众多的日本零食中,算是坚韧一族了。可是,就是这些坚硬的日式小零食,比起我们中国的许多可以嚼得让人牙骨发酸、太阳穴直蹦跳的铁蚕豆、锅巴等零食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还差三丈高的魔力咧。

有回我带回北京一著名的叫马耳朵儿的炸面小零食吃。精心揉捏成的面条,团成马耳朵形状,被炸成栗色磁实的面球儿,又脆又香,一个可以咯口崩 咯口崩 地被嚼上半天,馀味无穷。这种让中国人喜欢的零食却让日本人个个捂腮发愁:太硬了,没法吃!太田老太还把假牙给咬松动了,大惊失色!后来在大山小姐的建议下,大家把炸小麻球儿泡在热茶中,泡得软塌塌后捞出来吃下。这下,倒是人人大呼好吃极了!让我哭笑不得。往后,我回国时,还给他们捎来月饼、蜜饯、芝麻糖等各种中国特色的土特产。最终,我竟然发觉,最受他们喜欢的居然是瓜子。休息时,大家围著瓜子又笑又剥,没吃到几个完整瓜籽仁,却是满室欢声笑语。大家打趣道:吃下瓜子,呆会儿个个都像鸟儿那样长出翅膀,可以飞著干活啦!”“哈哈哈……休息室洋溢著轻松愉快的气氛。有时候,大夥去泡居酒屋搞聚饮时,总不忘吩咐我:拜托了,带些瓜子来!真怀疑和我说话的是不是一群日本人。还有一个小夥子,开始跟著我嗑松子,居然嗑得满嘴喷香样,成了我的好徒弟。

小小的瓜子,缓和了承受著高速工作节奏的日本人的压力,给大家带来欢乐,而且,让我不再为每次回国时,为带什么土特产给日本人同事而愁心,真是好处多多。

不信,你也试试!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868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