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野)房丽燕
丸山老人慈眉善目温良谦和,完全不是我们思维定式中鬼子的模样。然而他的确曾作为侵略者的一员参加过那场令中国人至今不能释怀的战争。
他曾向我讲述他当年的经历。
60多年前,这位老人是当时日军空军飞行员,还是号称敢死队的“神风特攻队”队员。问及他参加“神风特攻队”的感受及当时受了怎样的教育时,他说他们的年代从小接受的就是效忠天皇,效忠国家,效忠大和民族,并为此不惜牺牲生命的教育。他是抱著为国捐躯的想法参加的“神风特攻队”,所以他根本不怕死,觉得为此而死很光荣。有几次真的差点儿死了,可谓九死一生。曾经有一次是1944年10月,他在保定附近进行训练时,因为飞机空中发动机停机栽到了高粱地里。飞机下落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身体团起,居然没有受伤,飞机也没起火。于是他在仅有10厘米左右的缝隙中刨出了使自己脱离飞机的空间,奇迹般生还。他的同伴有很多都死了,死之前对他说:咱们靖国神社见。当他正准备驾著装满炸药的飞机去攻击敌军阵地、撞击敌军飞机时,战争结束了,他活了下来。但因为他战友的死,因为他自己的生,他一生都在自责自虐。战争结束后,他们曾被国民党军队留任,为国民党军队培养飞行员。但美国人因为知道他们的敢死精神,怕他们干出什么不义之举而将他们开除。
听著他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出的竟是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这些曾出现在我们课本上、电影里英雄人物的影子,那么地熟悉。听到他准备驾驶装满炸药包的飞机去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景时,我还想到了那些将炸药包捆绑在自己身上进行自杀式爆炸的伊斯兰教徒。
依我从小所受的教育,我对英雄的认知,换句话说,英雄人物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事业、××党而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物。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眼前的这个弯腰驼背的老人应是不折不扣的英雄,机智、勇敢,置生死于度外。同样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些巴勒斯坦人体炸弹无疑也是英雄,为了他们的主义视死如归,毫无畏惧。只是他及伊斯兰们的英雄行为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各自的民族,为了他们各自所追求的事业……
也许我不该将为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英勇献身的英雄与死心塌地为军国主义卖命者、与威胁人类和平的恐怖主义者混为一谈。但是,究其行为的本质,他们却是那么地相似。即:忠于且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自己的领袖,忠于自己为之奋斗的主义,并为此而献身,在所不辞。可以说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
我们从小也被教育要为共产主义而献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利益要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曾为我们敬佩,所谓英雄人物曾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可是,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却不得不让我对以往的认识反思:爱、恨以及忠孝的体现难道只能以牺牲人的生命来表现吗?数年前,身背炸药,劫持飞机,冲撞世界贸易中心、五角大楼的“勇士”们绝对是怀著对自己民族深厚的爱,对西方(主要是美国)世界深切的恨做出的“壮举”,称之为献身的英雄主义也不为过。但是这样的英雄主义竟成了今天威胁人类和平的恐怖行为,以牺牲了无数无辜者为代价,遭世人谴责痛斥的行为。可见,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对某种主义的执著追求,如果不是以保全人的生命为本的话,这种追求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也许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是战士应有的精神,只要有战争存在,勇于牺牲自己的英雄主义的行为便会成为战士的楷模。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战争已不是必然的存在,英雄主义的时代也已成为了过去。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只要做到做自己该做的,爱自己该爱的,不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做人的基本足矣。
那个曾在战场上勇敢杀敌的老人,如今除了舞文弄墨,画佛像,教书法,还致力于日中友好,以他80岁的高龄仍然热心帮助来日求学的留学生、嫁给日本人的中国女性、归国的残留孤儿。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时光的推移,岁月的变迁,干戈可化为玉帛,仇恨能淡化为友情,昔日的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而什么样的英雄流芳百世?以及是否以英雄为楷模?都已经不再被我们关注。我们关注的是我们生活的改善,我们要维系的是人类和平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