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完成“神七”载人空间飞行任务后,接下来的“神八”、“神九”都将是无人飞行,之后的“神十”又是载人飞行。这一系列的飞行计划,都是为了在2020年左右建成载人空间站(太空站),以及更遥远的火星、土星探索之旅所做的准备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在国新办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初步规划在2020年左右建成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王兆耀介绍,根据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突破出舱活动技术之后,也就是完成“神七”任务之后,中国将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然后再研制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王兆耀说,中国初步计划在2011年左右发射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也就是简易的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与之对接,进行交互对接试验。初步规划在2020年左右建成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另据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神八”、“神九”及“神十”预期于2010年升空,在太空中三艘飞船连结在一起,组成小型空间实验室。从“神八”到“神九”都没有航天员,仅发射无人的目标飞行器,也就是空间实验室,送到天上后完成实验室间的对接。据了解,“三兄弟”中的老大“神八”,初样船已经开始地面试验,通过所有试验后,正样船将开工生产。
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也表示,“神舟八号”飞船将有两个重要使命,一是突破空间交汇对接技术;二是实现载人运输飞船定型。神舟飞船从“神八”起将基本定型,批量生产,不再做大的改动,成为中国空间站至地球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
戚发轫描述了中国最终将建的空间站的大致模样:它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中国的首个空间站,将是符合中国需要、具有中国特色、适度规模的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其核心舱可以不断加舱。届时,中国每年都将往空间站发射若干个航天器。
戚发轫还说,中国搞航天工程不是要达成升空之旅,而是要让人可以正常在太空中工作,为将来探索火星、土星等做好准备。因此,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让太空人在太空中过正常的生活。他强调,航天工程最重要就是保证上太空的人百分之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