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香港贸易发展局驻日本首席代表
古田茂美说,日本政府与企业界曾预期香港回归后会走下坡路,一定及不上回归前的水平,但现实却大不同。虽然1997年后出现了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危机,对香港经济构成负面影响,但香港却能靠著加强与内地的融合,从谷底反弹。
2007年日本经济中心发布了“世界50个主要经济体潜在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比较全球50个国家与地区,香港在国际化及金融领域排世界首位,企业和基础设施位居世界第二。香港也连续3年位居最有竞争力城市排名的世界首位。正因如此,香港已经成为在华外资企业的避风港。包括日资在内的外资企业,几乎都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若有风吹草动,便可进退自如。
古田茂美指出,香港竞争力来源于优异的人力、社会、金融和机构资本。香港人力资源丰富,且充满实践和互助精神,数学基础更是世界第一。虽然地域狭小,但香港与内地、东南亚以及世界的社会网络关系却让香港的无形市场无比广大。另外,香港擅长吸引外国机构进入,外资能利用香港的法制环境和市场机会取得成功。
了解现在的香港经济竞争力,就可以看到未来的中国。香港的优点及成功之处,令人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感。香港人奉行实用主义,有很强的灵活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据调查,香港人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是全球第一,更善于将数学理念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转化成生活智慧;香港人也重视讯息流量,与国际沟通非常频繁,是长途电话打得最多的城市。以上种种因素,都令香港站在领先位置。
古田茂美表示,最吸引她的是香港的社会结构及香港对中国建设的经济作用,特别是软件提升的推动力。香港人一直关注全世界,联系广泛,特别对日本很感兴趣。过去,香港人喜欢到东京、大阪、京都等大城市旅行,现在,很多人都会到其他近郊,甚至乡村地方,比如上野、仙台、小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