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报的爱,不让孩子做“白眼狼”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但这种“无私”也可能带来危害。母亲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精神固然高尚,但一不小心,也可能“爱你成了害你”,反而培养出一些白眼狼来。
例子: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从小到大都一直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平时家里有什么事,却不愿麻烦儿子,就连父亲得了重病都怕儿子耽误学习而没告诉他。后来儿子学校毕业了出息了,当母亲问他要钱给父亲治病时,他却以结婚买房子等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
“关心他人”是种本能,但如果长期处在被关心的环境中,这种本能就会弱化。尤其是形成了习惯,被关心的人理所当然地享受著他人的优待,而关心他的人则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得不继续牺牲下去。所以,母亲们要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
有距离的爱,不让孩子做“金丝雀”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母亲都希望与孩子长相厮守,感受孩子带来的快乐。但孩子总要长大的,不会长久地呆在母亲羽翼下。他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而不是笼中的“金丝雀”。
例子:儿子上初三了,突然变得像个小倔牛,开始跟父母无缘无故地顶嘴。母亲却非常恐惧,只要儿子有什么事都要跟著他,不管是跟同学逛图书馆还是游泳,她都像保镖一样寸步不离。结果,同学们都笑话儿子……
孩子终究需要长大,他会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况且,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学飞的小鸟,他们渴望得到尊重,而这种尊重大多数时候就是“距离”的代名词。父母恰当地保持距离,既有助于维护亲子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限度的爱,不让孩子做“寄生虫”
现在,许多母亲不光是“后勤部长”,还要帮孩子择校、打听考试信息、跟老师打好关系……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可是,学习好就能应对未来各种问题吗?只会学习的人跟寄生虫有何区别?
例子:女儿回到家就哭了,母亲还以为自己孩子受了什么欺负,仔细一问,原来是因为不会用剪刀剪圆而被同学们笑话了。于是,母亲不屑地说:这算什么事?不就是不会用剪刀吗?一会儿我给你剪100个不一样的圆你带到班上去。
寄宿学校开学时,都是父母们最忙的时候,他们帮著孩子忙里忙外,而孩子却袖手旁观。鄙视劳动、轻视实践,绝对不是今天的母亲应该具有的观念。毕竟母亲帮孩子洗衣服,不可能帮他洗一辈子。一个脱离实际的人,很难自己独立生活,也很难与他人相处融洽。只有从小让孩子“自己来做”,他才会脱离依赖,走上独立。
有担当的爱,不让孩子做“替罪羊”
母爱有时候会成为一种藉口,成为母亲犯错时自我辩解的挡箭牌。“我做这些还不都是因为爱你?”但是,真的是因为爱吗?可不要让孩子当自己的替罪羊。
例子:儿子要考高中了,母亲从他的抽屉里搜出一封情书,随后母亲趁著儿子不备到学校大闹了一场,那个写情书的女孩从此再也不敢同儿子说话。或者,母亲打著“母爱”的幌子强迫儿子选择某某名牌学校。
很多时候,很多母亲嘴上说“为孩子著想”,其实只是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私心、一些虚荣……更有甚者,反正孩子年幼,还没有辩解和反抗的能力,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凡是能推的都尽量推到孩子身上。作为一个负责的母亲,要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权利,让他自己做出选择。
有原则的爱,不让孩子做“霸王龙”
“护犊”是母亲们的本能反应,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我的孩子没有错”……但如果护孩子超出了正常范围,不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姑息包庇,那他就会变得是非不分、无法无天,成为一条难以驯服的“霸王龙”。
例子:每到天黑,就有女生到小涛家来告状,说小涛又打她们了。但当女生们一走,小涛母亲就会在院子里装腔作势地拿筷子敲树:“跟你说多少遍了?别招惹那些女生……”表面是在训小涛,其实是嫌那帮女生太多事。
虽然我们反对打骂孩子,但更反对姑息孩子的错误,混淆孩子的是非观。爱不代表不惩罚,正因为爱孩子,更要让孩子能明确是非,敢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有表达的爱,不让孩子做“没头苍蝇”
华人父母一般很含蓄,不喜欢直接表达感情,有时明明很想对孩子好却总用截然相反的方式表达。所以孩子有时候就会猜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疼我?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爱我!时间久了,他们就像没头苍蝇一样,时而自卑,时而自弃,时而又因为父母的一句话欣喜若狂。
例子:母亲节,女儿辛辛苦苦帮母亲做了一张会动的贺卡,原以为母亲会很高兴,没想到她收到后看也不看,第一句话就是“你作业做完了?”又接连训斥了好几句。后来,母亲才亲口告诉女儿:其实我很喜欢你做的这张贺卡!
由于母爱藏得太深,孩子才变得犹疑不定,变得不自信。孩子看到的,多是母亲失望或担忧的面孔,听到的多是否定和批评,在这种氛围下,孩子缺少了行动的勇气,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机会。
有保留的爱,不让孩子做“小蜗牛”
西方人说:“上帝不能时时在我们身边,所以他发明了母亲。”但问题是,母亲也不可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她在的时候,固然可以帮助孩子挡住外界的风雨,但她不在的时候呢?
例子:儿子在班里总是“常胜将军”,不管同学们比什么,他只要回家跟母亲一说,母亲都会帮他准备好。但是儿子最终连最差的高中都没考上,他受不了打击,差点要开煤气自杀。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常客,只有躲在壳里的蜗牛不会遇到外界的风雨。保护孩子只能保护一时,而如何让他们变得坚强,学会应对困境,才能让他们受用一世。
□